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明朝首辅张居正改革与一条鞭法

时间:2017-08-30编辑:梓岚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嘉靖四年(1525年)出生于 湖北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被称为“宰相之杰”,也是史上规具争议的宰相。他的父亲张文明,从来没有当过官。张居正的降生,被人眾上一层神秘的光环。据说在张居正出生的前一夜他的曾祖父做了个梦:梦中一轮圆月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一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慢慢浮起。第二天,张居正躭出生了。由于此梦,借龟的谐音,他最初的名字是由曾祖父给他起的白圭。圭正是龟的诅音,曾祖父希望他能光大门楣。

张居正年仅5岁就进入学校学习,10岁熟读“六经”并且倒背如流,为乡里人举手称赞。13岁时,张居正便参加乡试,当时他作了一首诗: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劲头竿。这首诗有韵律,讲求对称。

这首以竹自喻的诗,抒发了他的远大抱负,向世人展示了他的雄才伟略。时任荆州巡抚的顾磷,是当时有名的才子,看过张居正的诗文后,认为他出手不凡,想要亲自培养他,便故意让他在此次考试中名落孙山,以便激发他的潜能与斗志。顾磷逢人就夸张居正:“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了不得。”并解下自己的束带赠给张居正说:“将此带送给你留作纪念吧,你将来会系上比这更好的玉带出人头地,更上一层楼。”

嘉靖十九年(1540年),张居正又一次参加乡试,皇天不负苦心人,这一年虽然他才16岁,但是却高中举人。顾磷得知后非常高兴,充满希望地对张居正说:“你有远大的抱负,我非常看好你,你要严于自律,要以伊尹、颜渊为榜样,不要做徒有虚名的秀才。”七年之后,经过一番刻苦学习的张居正进京会试,中了迸士,被授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职。从此,开始了他宦海浮沉的生涯。

庶吉士只是荣誉职位,不会做实际工作。当时,内阁大学士夏言与严嵩等人之间的斗争正趋于白热化。为了取得首辅地位,严尚竟然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借用收复河套之事诬陷夏言,让他身陷囹圄被严刑迫害死。政治斗争的残酷,使张居正看透了朝臣的腐败和朝廷的摇摇欲坠。他狠狠地下定决心要根治腐败,革新政治,他做事雷厉风行,喜欢将国家道义放在心间。伹他也知道要在官场上有立足之地,就应该先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等待时机察言观色。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升任翰林院编修,但还是一个不干活的官职。他却无心在这种生活中苟活,谢绝了一切与他交往的人,专心钻研朝章国典,剖析政务,探索兴邦救国之道。

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晋升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政务。这让张居正的过人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久他就写了《上陈六事疏》,在官员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从此,张居正便在内阁中认真做事勤于国家大事,大展自己的才华。

不久后,穆宗逝世,年仅10岁的太子朱翊钧继承帝位,改年号为万历。这时的冯保已顺利地当上了掌印太监又兼提督东厂,大权在握,不久后,又将和他争宠的高拱罢免。在冯保的左右下,张居正不断得到重用。商拱被罢官后,商仪不久也去世了,只剩下张居正一人在文渊阁任职,他一手挑起了首辅的重任,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由于神宗朱翊钧年幼,因此如何教育皇帝的问题,成为了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头等大事。张居正自认为培养一个明君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于是他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小皇帝的担子。他每日都要亲自安排皇帝的功课,又亲自为神宗讲经诵史;将每日上早朝的日期改为每月三、六、九日,剩下的时间均给神宗攻经读史用;又把李太后请到乾清宫,让其与神宗一同生活,以便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张居正在辅导皇上的同时,心系朝野,一直想着如何才能国泰民安。他任用了一批能文能武的将领,如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王崇古、方逢时等,张居正对他们非常信任,他们也非常乐意接受张居正的指挥。在张居正的领导下,他们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a

当时,蓟州是北边战守的茧心。御倭名将谭纶、戚继光主持蓟州防务后,张居正为他们设计了防务战略,从心理上和行为上给予鼓励。戚继光上任后强烈要求改革蓟州军制,得到了张居正的赏识和支持。仅仅几年时间,整编防区,训练新军,一切均按他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他的军事指挥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戚继光兢兢业业,时刻处在备战状态,在他镇守蓟州的时间里,各部蒙古再也未敢侵犯边境各部。同时,在整顿边防的过程中,张居正与戚继光的私人关系也处得非常好。

在辽东方面,张居正起用出身穷苦、有大将之才的李成梁镇守。从隆庆元 年(1567年)起,李成梁将进犯辽东的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后被任命为总兵镇守辽东。李成梁镇守辽东22年,先后共计取得了10次大捷。

在宣化、大间方面,张居正任用王崇古。他们命令将士修筑边墙,平常屯田练兵,防御力童也大大提髙。

在张居正的主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扭转了长期以来边防败坏不堪的局面。军队战守力最日益增强,蒙古犯边逐年减少。在加强防御力最的同时,张居正也在积极寻求解决蒙汉关系的方法,他命令沿边将帅,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采取行动,为发展同蒙古的友好往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千疮百孔的明朝政府,经过张居正的整顿后,有了显著的改善。大局稳定之后,张居正又开始制定并实施了 “一条鞭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税收的难题。“一条鞭法”是大学士张四维、吕调阳提出的税制改革措施,就是把田賦、徭役及其他各种的杂税、杂征、杂差统合为一体,按照各家各户的具体境况重新核实编定,将有人口无粮田的编为下户,有人口有粮田的编为中户,粮田多丁口少和丁口粮田俱多的编为上户。在总量核准后,根据丁、粮比例,把所有赋役派到丁、粮里面,一同来缴纳赋税。这便是“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张居正认为,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可以缓解财政困难的情况,使国家度过危机。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正式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大力推广,与张居正整顿吏治、清丈田亩、抑制豪强有密切联系,如果没有这些准备,“一条鞭法”就难以推行。可以说,“一条鞭法”的推行是张居正改革最主要的措施。推行“一条鞭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整顿賦役、克服财政危机和稳定明朝的统治,但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重大影响,却远远超越了这些。#p#分页标题#e#

在张居正主政的10年间,大明王朝吏治淸明,经济繁荣,人民负担大大减轻。仅仅是北京的粮仓就可供9年使用。太仓库储藏室里的存款有内银600多万两,太仆寺存有400万两,应天的库房也藏有250万两。这些银两是紧急时刻备用的。广西、浙江和四川的省库平均存款在15万~20万两之间。这与降庆二三年间(1568 ~ 1569年)国家年收人250万两,支出400多万两,财政赤字150万两的情况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虽然使国库财富大增,扭转了明朝千孔百疮的危机,但他在改革整顿中得罪了不少人。张居正的改革触及到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有的人与张居正政见不和,对他的才能和强大的权力产生嫉妒。他们认为张居正总是凭着自己的宰相地位,挟天子以令天下, 百官大事小情都须听命于他,是专权簕道的体现。

万历初年,礼部尚书陆树声就因看不惯张居正的一系列做法而辞职。陆树声在朝中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清流首领,向来恃才傲物,把功名看得很淡。他指责张居正不行王道替皇帝着想,只顾富国强兵c

不久,张居正父亲的离世引起了一场门生发难的风波。按旧例,父母去世后儿子要在家守孝。皇上命令张居正不必回家守制^在张居正犹豫不决的时候,以吏部尚书张瀚为首的一批张居正的门生却用刀剑逼他离阁回家守制。

经过几次门生发难的无奈打击和为父奔丧的奔波劳累,张居正终于支持不住,卧床不起。

张居正自知日子不长,于是连上两疏,恳求神宗准允告老还乡,想在有生之年重新回到老家,但神宗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张居正终于抛开了他的改革业绩静静地离开了人间,终年58岁。

张居正死后,神宗如小鸟出笼无拘无束,为满足私欲为所欲为,他横征暴敛,挥金如土,徭役繁重,伤害了百姓。朝廷官员结党苕私,糜烂不堪,大明王朝摇摇欲坠,各种矛盾又急剧发展起來,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明王朝走向了灭亡的边缘。

张居正是著名的改革家。张居正的改革特点是循序渐进,所以他的改革能为当时的环境所接受,收获不小。张居正执政的十年,是明末一道耀眼的光芒,此光逝后,明王朝乂沉入死寂般的黑暗。


下一节:清官海瑞 敢于直谏蔑视权贵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