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理宗皇帝的中兴大业

时间:2017-04-19编辑:梓岚

理宗这位帝王,有着极强的事业心。登上皇位之后,他准备施展身手,完成自己的中兴之梦。但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当他身处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时,便感觉自己力不从心,身不由己。很快就将他那中兴之梦收起来了,之前的远大政治理想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史弥远的傀儡。

理宗在位期间,南宋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以理宗为代表的皇权派、杨太后为代表的后权派和史弥远为代表的相权派。当时,杨太后为了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与权力欲,采取了垂帘听政的方式,一度引起了理宗的不满就连民间百姓都戏称理宗为“小大皇帝”。理宗面对舆论的压力,颜面尽失,但是碍于权力的逼迫又不得不低头。

可是,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人的意料不久之后,杨太后突然说要撤帘,对于朝政之事她不会再过问。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件事还要从一次家宴开始。在宝庆元年上元节,理宗宴请杨太后,在吃饭的时候,一枚烟花钻到了杨太后的椅子下面,就在大家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烟花“砰”的一声炸开了。

杨太后吓得面无血色,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踉踉跄跄地离开座位,回宫去了。理宗认为母后一定是生气了,于是立即前去道歉,还说要将内侍治罪。理宗原本以后杨太后一定会大发雷霆,然后狠狠地痛骂自己,哪知杨太后竟然一改往常凶焊的模样,非常温和地说:“内侍有什么罪呢,烟花并不是谁可以控制得了的,还是算了吧。”

虽然这件事表面上过去了,但是生性多疑的杨太后认为这件事并非意外,说不定是理宗刻意安排的,这仅仅是一个警告,如果再不撤帘,或许下次就不是烟花,炸到的也不仅是椅子了,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毕竟赵昀不是自己的亲生子。杨太后早已经见识到理宗与史弥远的残暴手段,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她决定放弃垂帘听政,在后宫安度晚年。

杨太后撤帘之后,南宋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剩下两派了,这两派之间的力量悬殊,理宗是皇权派的代表,虽然之前接受过史弥远的短期培训,在说话技巧、政治手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与史弥远相比,理宗还是远远不及,理宗也知道姜还是老的辣。于是,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投靠史弥远。这样不仅能保全自己,还能多快活几年。他想不就是多等几年吗,无论如何史弥远都会死在自己之前。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后的一天,终于传来了史弥远病危的消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拼的是耐性,理宗耐着性子等了整整10年,终于赢得了胜利。在公元1233年10月27日,史弥远因病去世。理宗亲自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这到底是对史弥远的悼念还是庆祝呢!

史弥远死后,理宗便获得了自由。他大展宏图,让世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他。首先他决定从全国各地选取一批有识之士,治理国家。他从客观上分析了目前朝中官员的编排之后,进行了调整,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完成之后,朝廷上下都焕然一新了。现在朝中的精英就是当年被他贬下去的一 些官员,如真德秀、魏了翁等人。

他认为从现在开始他才是真正登上了帝位,他要从头开始,所有的一切都从新做起,理宗宣布:“明年改元为端平。”理宗要用这个年号将自己过去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一扫而光。从公元1234年到公元1252年的近20年间,他召集群臣,经过多次商议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建筑、水利等方面一一进行改革,史称“端平更 化”。

虽然史弥远已经死了,但朝廷中依然还有其党羽。这些遗老在史弥远死后还一直遵循史弥远的理念,恪守史弥远之前的规矩,在朝廷中只要有人不遵守史弥远的规矩,他们就会集体对其进行攻击、弹劾,致使大批官员落马。

理宗听说之后十分恼火,很快就把史弥远的余党赶出了朝廷,他们分别是梁成大、莫泽、李知孝三人。从此之后,相权派就消失了,但是理宗还是担心相权派东山再起,于是他就不断地更换宰相,据《宋史•宰辅年表》记载,理宗在更化期间任用过37名宰执。

理宗的努力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朝廷一时间人才济济,而且在这些人才的主持下,南宋的政局相对较为稳定。时人将“端平更化”称为 “小元祐”。当时,进谏成了一种风气,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官员们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其中也有一些科学合理之策,但是理宗从来都不执行,每次看到官员们上奏的奏折后,都会说这个提议不错,他会考虑的。这一考虑就没有了下文。因此当时虽然是人才济济,也没能扭转南宋走向没落的车轮。

下一节:宋理宗的梦想破灭

推荐阅读:

宋理宗生平事迹大全介绍 出身贫民家庭的皇帝

宋朝十六位皇帝生平事迹介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