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宋神宗在对夏战事中结束了一生

时间:2017-04-17编辑:梓岚

忧国忧民的神宗君臣花费大力气严整内政,历经千辛万苦,也得到了不错的效果,总体上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这时,神宗开始把目标对准威胁宋朝边境安全的西夏国。

事实上,神宗早就想痛击西夏,把祖先所蒙受的耻辱全部洗刷掉,树立起宋朝的国威。熙宁元年,一个叫王韶的官员给神宗上了三篇《平戎策》,对神宗来说,这场雨来得太及时了。曾任建昌军司理参军的王韶,是个了不起的军事人才。《平戎策》建议朝廷先把河湟给收复了,使西夏腹背受敌;再控制羌族诸部和吐蕃,使西夏处于孤立状态;

然后再进攻西夏,这样就可以把西夏收服。神宗非常赞同王韶的分析和战略战术,其主张后来变成宋朝对西夏用兵的主要方针。同时,原本默默无闻的王韶因这 篇《平戎策》而得到神宗的大力赏识,被委以重任,前往西北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朝中大臣对于神宗主动出击的边疆政策各持己见,有人觉得西夏没有进犯宋朝就算是大恩大德了,还主动去找事,这不是给自己添堵么。朝中重臣富弼、司马光等人先后上书,希望神宗对于西夏的政策慎重考虑,不要贸然发动战争。而王安石全力支持王韶,力排众议。公元1072年8月,王韶被任命为洮河安抚司的长官,幵始经营河州、湟州地区。

在河湟地域,有个势力很大的吐蕃部落,它一直是宋、辽和西夏极力讨好、拉拢的对象到秦州之后的王韶,了解到最大的部落是青唐城的俞龙珂,两夏与渭源羌人都特别想笼络他,但都以失败告终。王韶只带着几个人来到俞龙珂的营帐,对他说了事情的利害,并劝其归顺,为了表示诚意,还留宿在他的帐中。

为此颇受感动的俞龙珂,不久便率部下12万人全部归顺了宋朝。神宗之所以赐名俞龙珂为包顺,是因为他十分崇敬清官包拯。王韶在包顺的全力支持下得以深人吐蕃各部,扫平了收复河湟地区的道路。

公元1073年5月,神宗把古渭寨升为通远军,命王韶知军事,打算以 此为基地,巩固陇右,打击西夏。王韶训练军队的同时,还一边开垦荒地,大力发展边贸,把这里经营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7月,王韶开始 率军西进,进攻武胜城,并在此筑城,改名为熙州。

并在熙州周围修建了很多桥梁与城堡,为宋军西进和南下奠定了基地。熙宁六年,王韶又率军攻克河州,岷、宕、挑、叠州的羌酋纷纷归顺宋朝3这无疑是北宋王朝数十年来一次巨大的胜利。熙河一战,不仅阻止了西夏的南侵,而且鼓舞了神宗收复失地、重振国威的信心。

神宗收到捷报,异常开心,亲自接受百官的朝贺,还解下自己的玉带赠予王安石,感谢他对王韶开拓熙河的大力支持。神宗更加重用立了大功的王韶,职位也是一升再升,最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他还被人称为“三 奇副使”,意思是他献奇策、奏奇捷、受奇赏。

公元1081年4月,西夏发生政变,西夏国主秉常被囚,梁太后执政。神宗认为这是讨伐西夏的最好时机,立刻集兵30万,兵分五路大举攻夏。然而这次情况并没有神宗所想的那么容易。宋夏双方的战事异常激烈。缺粮断水的宋军最终损失惨重,正值就寝的神宗收到此次战役失败的消息时,不停地绕床榻疾走,一整夜都没有睡着,从此便染上了疾病。

此次战役虽然失败了,但是神宗却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坚定消灭西夏的愿望,一场规模更加庞大的军事行动正酝酿着。公元1082年7月,神宗采纳了给事中徐禧的意见,在横山要冲筑永乐城,希望以此为战争的根据地,直逼兴庆府。9月,永乐城刚建好就遭到西夏精兵的进攻, 宋军大败,最终城池被攻陷,徐禧和守城将士全部战死。

宋夏战争的转折点是从永乐城之役开始的,宋朝从此由攻转守。与此同时,对于这次的失败,神宗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神宗原本信心满满地准备将西夏一举消灭,一雪前耻,到头来却是落到如此悲惨的局面。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过的结局。这一次,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他几乎被彻底击垮。

公元1085年正月初,神宗的病情渐渐恶化。朝中大臣乱成一团,王珪 等人开始劝神宗早日立皇太子。此时的神宗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无奈地点头同意了。神宗第六个儿子赵慵,改名为“煦”,被立为皇太子,由皇 太后暂为处理国家大事。

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理想的神宗,希望富国强民,再造汉唐盛世。然而当这些梦想被现实的残酷打破时,神宗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年3月,满怀壮志的神宗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让他心痛的世界,年仅38岁。

在神宗去世后不久,他耗尽一生心血的新法,被他的母亲高太后暂时废除,值得庆幸的是,不久之后它又逐渐恢复,因此神宗时期颁布的很多措施一直持续到南宋仍然在执行。

宋神宗登基后,立志于振兴大宋的国力经济发展,在“王安石变法”中的确取得了一些效果,这或许是宋神宗在位期间的一大亮点了吧。

关于宋神宗赵顼的事迹就介绍完了,下一部小编为大家讲述宋朝最具艺术细胞的皇帝——宋徽宗赵佶

推荐阅读:

《宋神宗赵顼生平事迹大全 宋朝最胸怀大志的皇帝》

《宋朝十六位皇帝生平事迹介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