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和珅竟被乾隆用来敛财

时间:2017-03-31编辑:梓岚

和珅(1750-1799年),纽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以巨贪而著名。他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他祖上是今辽宁清原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

虽然和珅在后人的眼中是个十足的贪官,但历史上的他,其才气还是非一般人莫属的。乾隆皇帝能够重用他、信任他,跟他的才华还是有直接关系的。他是乾隆时 期著名的辅政大臣之一,以善伺上意得以宠幸,官途十分畅达。

乾隆三十七年他被授为三等侍卫,四十年即升任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三月入军 机。和珅当权20余年,其升迁次数竟高达47次。和珅权倾朝野,百官争相谄附。后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

说 起他的身世,其实并不显赫,他的父亲是一个不太富裕的武官,但从10岁开始,和珅就被选入咸安宫学习,接受满、蒙古和汉文等多种语言的教育,此外,儒家经 典是必修课。

可能老百姓很难相信,历史上的一位巨贪在青少年时期,是一位天资佳、学习刻苦的孩子,连他的老师都非常欣赏他。尽管后来他并没有通过科举入 仕,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在仕途上的发展。

在和珅的人生历程中,26岁那年才是他真正的转折点,从这一年的闰十月,和珅成为乾清门侍卫,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和 珅就成为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后世多以和珅只会溜须拍马,其实,和珅在语言上很有天赋,精通满、汉、蒙古和藏语,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此人八面玲珑,善 于投主人所好,乾隆皇帝酷爱书法字画,和珅就花了很大的心思用在这方面,颇受乾隆好评。用多才多艺来形容这位巨贪,并不为过。

如此看 来,和珅在乾隆朝的异军突起,与他的学识和心机密不可分。在封建王朝,官员的胆识和机遇,同样是他迅速崛起的重要元素。和珅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 在政坛上露了一手。

这一年,他受乾隆皇帝的委派,到云南办案,查办对象是封疆大吏云南总督李侍尧。从接御旨办案到李侍尧被拿办,前后才两个多月。因此,和 珅尚在返京途中,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成为清王朝的财务大总管。

如果说,和珅多才多艺,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那么果断处理大案则是他 晋级的前门砖,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和珅充其量只能做个宠臣,能否权倾朝野尚是变数。而一旦与皇帝成为儿女亲家,局面则完全不同了。

当和珅兴冲冲地由西南边 陲回京赴任的时候,一个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和珅的儿子得到了乾隆皇帝赐名,为丰绅殷德,并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他。成为皇亲的和珅真 正地步入了贪污腐败的快车道。到了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节马噶尔尼到北京时,风闻京城人士称和珅为“二皇帝”,和珅在乾隆朝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正是这么个人精,却万万没有想到,当乾隆这棵大树最终倒下之时,他却成了最倒霉的陪葬品。和珅为什么这么快便被诛杀?话还要从乾隆立太子说起。

清朝初年,康熙立太子时的纷争成为前车之鉴,乾隆一开始就不立皇位继承人。所有的大臣(和珅也包括在内)谁也不知道,乾隆的几十个儿子中间,哪位是未来 的皇帝?和珅呢,也就从来没把诸位皇子放在心上。

他想将来爱谁谁,我只要始终对乾隆一个人好就行了。然而,春风得意的日子毕竟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乾隆五 十九年,乾隆皇帝终于到了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了。

然而,在这个太上皇与皇上之间,这位聪明伶俐的宠臣第一次犯难了。他也很清楚,无 论靠近哪一边,都是不讨好的。无论得罪了哪一方,随便哪天给个杀头的罪名,那可是功亏一篑了。

所以,和珅最终采取了两边都极力讨好的策略。但是无论如何, 对于两个也许处在敌对状态的对象来说,墙头草似的和珅,一不小心便成了这对皇帝父子的牺牲品。所以,当乾隆最终快要逝去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给儿子留下了一 个很难收拾的烂摊子。

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推脱掉一个父亲的责任。临终前对儿子说:“现在国家是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想办法啊!”如果这句话确实出自乾隆皇帝 之口,那么他就是在暗示着嘉庆皇帝。暗示什么呢?从嘉庆后来的举动中,我们能够看出端倪。

要让自己的国库充实起来,看来短时期能够做到的办法只有一个,那 就是拿富可敌国的和珅说事。乾隆皇帝一向以有道明君自诩,他的父亲又给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他可以随意地打造“十全武功”这个政绩工程,但自己的孩子怎么 办呢?他出面聚敛钱财,显然不行,找个奴才帮着做吧,于是就选择了和珅。

  乾隆皇帝利用了他聚敛钱财,而他的贪心也确实让他没有退路可 走。于是,在乾隆皇帝驾崩之后,嘉庆皇帝立即就开始处理和珅。。嘉庆四年(1799)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

未几,正月十三,嘉庆皇帝即宣布和珅的20条 大罪,下旨抄家,竟获贪银八亿两。当时清廷全年的税收,也才不过7千万两。而仅和珅一家的存款,便相当于整个清政府15年甚至20年的收入。

如果说,乾隆 给嘉庆留下一份丰厚的遗产,并且由和珅来暂时保管丝毫不过份。和珅的悲剧在于,他的贪念和对继任皇帝的关系处理不当,而嘉庆皇帝通过这一案例,不仅为贪赃 枉法者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一如后人所说的那样“和珅跌倒,嘉庆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