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时间:2017-02-23编辑:梓岚

弘忍大师(公元601——674年),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祖堂集》卷二云:“幼而聪敏,事不再问”,七岁时,从四祖道信(公元580—651年)出家,十三岁正式剃度。

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公元651年)道信付法于弘忍,同年九月道信圆寂后,弘忍继承法席,后世称为东土禅宗第五祖。后来在双峰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在禅宗史上称为“东山法门”。

根据史料记载,弘忍前世本是栽松的修道者,曾问道信大师:“我这一生别无所求,一心向佛。但不知佛禅的大道,我能否有幸得闻呢?” 四祖说:“看你年龄很大了,即使闻道只怕没有时间推广了,如果你投抬再来,我可以等你。” 七年后的一天,四祖道信经过黄梅时,路见一小孩骨相奇秀,与一般孩子大为不同,便问:“你姓什么?” 小孩回答:“姓倒是有,但不是常姓。” 道信问:“是什么姓?” 小孩回答:“是佛性!” 四祖大为惊异,暗自赞叹这小孩敏捷善辩,聪颖过人。便问道:“你难道没有姓?” 小孩从容地道:“性空,所以没有。” 道信当即认定他是个法器,便请求他的母亲准许出家。

中国禅法从初祖达摩传到二祖慧可,直到五祖弘忍大师都是以《椤伽经》“如来藏”思想为法旨,以衣钵为信物师资相传。而到六祖慧能大师时,五祖弘忍大师改传以《金刚经》“般若”思想为法要,并告诫衣钵至此不再下传。自此以后禅宗传法皆以“法卷”为传法信物,以“见性成佛”的般若思想为法要,而形成了中国禅宗思想体系。

另外,中国禅宗从初祖菩提达摩到三祖僧璨,都是以一衣一钵随缘而住,并不聚集定居于一处。到了道信、弘忍时禅风改变,道信于唐·武德(公元618年)初入黄梅双峰山,一住三十余年,会众多至五百。后来弘忍移居东山,又二十余年,求法者多达七百人,这两代禅师都定住一处,过着集体的生活,实行生产自给、农禅并行。弘忍大师认为学禅者应当远离尘嚣住山清修,影响了后来马祖、百丈等于深山幽谷建立丛林实行农禅并重的指导思想。

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曾派遣特使召弘忍大师入京,而弘忍大师称病辞而未赴,高宗便特派人送药到山上供养。于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传法于慧能,于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十月二十三日圆寂,时年七十四岁,建塔于东山冈下。唐开元中(公元713—741年)学士闾丘均为撰塔碑。唐代宗时(公元763—779年)谥为大满禅师,赐塔名“法雨”,南唐时加谥地广禅师,宋真宗加号贞慧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