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罗贯中为什么要隐姓埋名

时间:2020-08-19编辑:罗生门橘子

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且已经分卷分目,目录文字也很讲究。在学术界的长期研究中,人们一直都对罗贯中的籍贯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这些争论里,我们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几个流派,比如:东原说、太原说和杭州说等。其中,东原说和太原说的争论是最激烈的。

时至今日,经过国内和国外不懈的努力和多年的研究,学术界最终一致认为:罗贯中的籍贯就是东平。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在其主编的一本教材书中,就已经明确写出注释:名本,字贯中,号称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也就是现今的山东东平),曾流落寄居于杭州。

山东师范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导师也曾公开讲过,把罗贯中的籍贯看作是东平这件事,已经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了,就连在早期并不认可罗贯中是东平人这一观点的胡适先生,也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改变了自己的观点。胡适先生在研究罗贯中的著作时,把“东原”、“郓州”和“东平”联系起来,这就相当于他间接地同意了罗贯中的籍贯就是东原的这一说法,因为当时的郓州州治正是在东平一带。

那么,东平地区为什么能产生一个作家群体呢?既然,罗贯中籍贯位于东平,那么,为什么他的故乡罗庄却没有一户姓罗的人家呢?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平地区能产生“作家群”。当时,辖境十分广阔的东原地区,不仅物资丰饶,商业发达,交通便捷,而且,文化也极其兴盛。尤其是开通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以后,以元朝首都为中心的杂剧艺术,就顺着河流南下并在东平衍生出一系列的演变。由此,产生了文学史上一个有名的作家群:“东原作家群”。

在元代末期明代之初的时候,“东平府学”曾流行于一时,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作家在此度过了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并在后来,于江浙一带走上仕途,从而,组成了所谓的“东原作家群”,当然,罗贯中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东平是“水浒戏”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在这里有着浓厚的水浒文化。罗贯中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所以,他在精神上十分充裕。另外,他对于乐府和隐语(也就是谜语)也有相当的了解。明洪武十四年,罗贯中写出五本著作,其中,便包括了名垂青史的两部名著。

除此之外,根据东平当地的州志和其他史册的记载,罗贯中的原籍地东平及其周围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比如说,汉朝末期的青州黄巾起义、隋朝末年的瓦岗寨起义、唐朝末期的黄巢起义以及北宋末年宋江的梁山泊起义等等。可以说,这些历史起义和现实生活中的起义,都对罗贯中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我们来说一下第二个问题:罗贯中籍贯东平,可是,为什么他的故乡罗庄,却没有一户姓罗的人家。罗贯中的故乡位于山东东平县的西南边,离古宿国的旧城大概一公里,那里有一个两千多人的小村庄——罗庄村。现在的罗庄里,一共有五个下辖村,其中,有姜、王、刘、张、李、侯、瞿、毛、卜和管等各种姓氏,唯独没有一户人家姓罗。

根据村落中各族谱记载,原本罗庄村里只有一户罗姓人家,其他的姓氏人家都是在明洪武年间的时候,陆陆续续从隔壁的洪洞县迁过来的。因为,关于罗贯中的历史资料和记载少之又少,记载其宗族的文献更是难寻踪迹,所以,只有民间传言:罗家在明朝的时候是东平县的名门。东平县霍家庄的一位老人曾说过:在元朝的时候,我们的家族十分有名,甚至,还出了一位名叫霍希贤的状元。这位状元和住在宿城罗庄的罗本(也就是罗贯中)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为了能够跟罗本结好,霍希贤主动把自己的府邸搬迁到宿城罗家旁。

可是,自从罗本写出《水浒传》以后,他就引起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强烈不满,甚至,还招惹出满门被追杀的恶果。为了保命,罗家中的人全部逃到了别的地方去了。后来,无人打理的罗家,就被侯、姜、李和刘等姓霸占了,于是,便出现了罗庄中没有一个姓罗的人的情况。至于明太祖如此憎恨罗贯中的原因,有人猜测:这是因为书中征讨方腊的章回,很像在描述朱元璋征伐张士诚那一战,于是,朱元璋就觉得罗贯中这是在暗中嘲讽自己,所以,对罗氏一族十分痛恨。这就使得罗氏不得不四处逃亡,并且,此后三代人都不敢承认罗贯中所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