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壬寅宫变宫女为什么敢刺杀嘉靖

时间:2020-08-06编辑:罗生门橘子

在封建时代,行刺皇帝可是天大的罪过,不管成败,刺客的结局都会悲惨无比。那么,十几个身躯娇弱的宫女,为什么会做出这么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来呢,史学家们做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观点是嘉靖帝迷信方术、虐待宫女所致。嘉靖帝非常希望长生不老,所以听信一些方士的说法,要炼丹药。有人献上一种流行的“红铅”炼制丹药之法,是将处女的月经和药粉经过拌和、焙炼而成,形如辰砂。嘉靖帝如获至宝。为了采得足够的炼丹原料,他命人强迫宫女们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结果,导致宫女们轻则损伤身心,重则造成失血过多甚至血崩丧命。

嘉靖帝为了防止炼丹药的秘密被泄漏出去,还丧心病狂地杀死被取过血的宫女。宫女们耳闻目睹了其他姐妹的悲惨经历,知道自己早晚会面临这种遭遇,所以决定拼个鱼死网破。不管成功、失败,她们都会死,那么不如与嘉靖帝同归于尽。这种说法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第二种观点是宁嫔王民企图报复而发动的。宁嫔王氏喜得贵子之后,按照惯例,王氏应该由嫔晋为妃,但不知为什么,嘉靖帝对王氏心存恶感,就是没有晋封她。王氏在极度的失落之下,对皇帝产生了愤恨,伺机报复。当她得知嘉靖帝夜宿在宠妃曹氏宫中时,便指使宫女杨金英等人勒死皇帝。她还把罪责转移到曹氏身上,妄图起到一石二鸟之效。这种说法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学者们认为,一个生有皇子的妃嫔在日后的岁月里,地位是一定会上升的,根本不会为了报复而冒此奇险:皇帝若是死掉,不但她自己要死无葬身之地,儿子也会受到牵连,这是一个母亲最大的顾虑。更何况,那十几位宫女再忠心耿耿,也不会为给主人出气而不顾生死。

第三种观点是嘉靖帝喜怒无常、残害宫女所致。这种观点类似第一种,只是起因不一样。据史籍记载,嘉靖帝性格残暴且喜怒无常,因此,大臣和后宫之人都战战兢兢,大有“伴君如伴虎”之感。皇后陈氏仅因为对嘉靖帝的好色表示了不满,他就天威震怒,大声咆哮。陈氏不堪惊吓而死,她怀着的孩子也未能幸免。陈氏死后,嘉靖帝改立顺妃张氏为后,宠爱有加。张氏以为自己幸运无比,可没想到,就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张氏被嘉靖帝一怒之下废掉了。继而,靖帝改立德妃方氏为皇后。堂堂的皇后尚且如此,那些出身低微、人数众多的宫女,嘉靖帝当然更不放在眼里了。据明朝藩国朝鲜的历史记载,嘉靖帝脾气暴戾、残忍,宫女但凡犯下一点错误,就会痛加责打,导致先后有200多名宫女被打死。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让宫女们心惊胆战,最终不堪忍受,拼死一搏。

第四种观点,这是一场政治斗争。嘉靖帝出身于皇族支脉,被封为兴献王,本来没有继承皇位的机会。但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死时没有留下子嗣,也没有指定继承人。太后和朝臣商议后,命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熄入继大统,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帝在登基后不久,便和朝臣们发生了冲突。原来,嘉靖帝和死去的明武宗是堂兄弟,如果按照继承皇位的要求,他应该改奉明武宗之父明孝宗为父亲,而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叔父。

但嘉靖帝却不同意,想追封亲父兴献王为皇帝。大臣们坚持要嘉靖帝尊重明朝的皇统,遵守礼仪。双方争执不下。这就是史称的“大礼议”事件。这场持续近20年的争论,实则为君臣之间和朝臣各派系之间的政治斗争。当“大礼议”最终以嘉靖帝的胜利结束后,不久便发生了“壬寅宫变”,端妃曹氏和宁嫔王氏涉身期间,有学者推测,幕后黑手是在“大礼议”中失败的朝臣们,他们想利用妃嫔除掉嘉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