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清朝皇族内阁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0-05-19编辑:历史君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年仅25岁的载沣以宣统帝生父的身份执掌大权,成为当时中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然而,在清王朝的最后三年中,身处政治旋涡中的载沣根本无力主改变现实的困局,也就是说他在和北洋袁世凯争夺清王朝的话语权中、和南方同盟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争夺对中国未来主导权等两场关键交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况且在这个对话语权争夺的过程中,载沣逐渐失去了立宪派(地方督抚、士绅、大资本家)的支持,这是因为他力主的“预备立宪”完全是一场骗局。

  宣统三年四月初十(公元1911年5月8日),清王朝公布了第一届具有民主性质的内阁成员名单,然而结果却让立宪派倍感绝望。

  新内阁成员如下:总理大臣奕勖(皇族),协理大臣那桐和徐世昌(满汉各一名),民政部大臣善暂(皇族),度支部大臣载泽(皇族),海军部大臣载洵(皇族),农商部大臣溥伦(皇族),司法部大臣绍昌(满),陆军部大臣防吕(满),理藩部大臣寿耆(蒙古),外务部大臣梁敦彦(汉),学务部大臣唐景崧(汉),邮传部大臣盛宣怀(汉),共计13人,其中满人占8人,满人中皇族又占5人。

  因此,这场筹备已久,备受瞩目的王朝中央体制改良运动,被指责为“皇族内阁”,严重违背了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为此,各省谘议局联合上奏了一份抗议性的意见书,要求撤销皇族内阁,

  皇族组织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公例,请另简大员,组织内阁。——《咨议局联合会第二次呈请代奏皇族不宜总理内阁折》

  然而,立宪派的抗议得到的答复是“黜陟百司,系皇上大权,议员不得妄加干涉”,这使得立宪派对在国事危难之际,还在谋求满汉之分,集权于亲贵的清廷产生了离心,也认清了清廷的本质。

  故而,立宪派在要求和平改良不果的情况下,怒而转投力主武力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同盟会也就显而易见了。而载沣也因为自己的强硬态度,最终失去了这股真正能够成为自己挽救大清命运的最坚实的政治力量。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南方各省纷纷独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