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揭秘:朱元璋要后宫嫔妃殉死的三大原因

时间:2020-03-12编辑:罗生门橘子

从汉朝到明朝一千多年,虽然官方制止了人殉制度,但并未完全杜绝,偶有发生。朱元璋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大开历史倒退之车,重启了人殉制度。朱元璋并不是明朝第一个享受人殉者,最早享用人殉者,是朱元璋的次子朱樉。朱樉因病死亡,两个妃子为其殉葬,这两个妃子一个是河南王王保保之妹,一个是宁河王邓愈之女。王妃与邓妃殉葬,首开明朝人殉恶例。

朱元璋死后,有四十余妃随之殉葬,其以下继承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景泰帝朱祁钰及朱明王朝的王爷们,都有殉葬。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去世前不忍才废止。

朱元璋为何再开这样的恶例呢,分析大概有三大原因:一是明朝以元朝为正朔,而元朝是蒙古人统治的,蒙古人是少数民族,文明程度低,他们是实行殉葬制度的,史载成吉思汗死后,“挑选四十名出身于异密和那颜家族的女儿,用珠玉、首饰、美袍打扮,穿上贵重衣服,与良马一道,被打发去陪伴成吉思汗之灵”,而朱元璋只是“元规明随”罢了;二是朱元璋为了宫廷秘密考虑,一杀得以封口;三是朱元璋也有死后另一世界思想,让这些人到地下也要陪着他。

殉葬制度太残忍了。史籍记载着明成祖朱棣驾崩后,其三十名嫔妃殉葬时的惨景,“哭声震殿阁”,来自朝鲜的一个嫔妃韩氏,下跪请求让她回家,不允。韩氏向她的乳母哭喊:“娘,吾去;娘,吾去”,喊声未绝而吊死,现在听起来都觉辛酸。

明宣宗的一位嫔妃郭爱,进宫不到一月,连宣宗的面也没有见过就赶上了殉葬,作诗悲曰:“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慎慎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其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明朝初期至中期死了几个皇帝,却有几百个嫔妃为他们殉了葬。

殉葬制度这么惨烈,但也不乏主动请求殉葬者。这些人可说是轻生死重“忠义”了。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两个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杜尔和契苾何力请求殉葬,以表忠心,但被唐高宗李治制止了,唐武宗李炎驾崩后,其宠爱的王才人自请殉葬,自杀后得偿所愿。男人为忠,女人为情,算是给帝王家添了点有情的“暖色”。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明朝的嫔妃虽然殉葬,但还不同夏商周时期的殉死。她们死后,朝廷会给她们一些殊荣,对本人“追赠谥号,表彰其行”,可以因殉葬而“名留青史”,对亲属呢,可以得到一些实惠,封个可以世袭的官职,被称为“朝天女户”,这比商周时的奴隶白白死亡,总算有了一些“用生命换来的回报”。明宫词有诗叹曰:“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