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王阳明名言十句,每读一遍,醍醐灌顶

时间:2019-09-30编辑:历史君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28岁考中进士,一生仕途坎坷,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明隆庆元年(1567),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从祀孔庙。

876739938e1bca05ba47c3b49b8e0fb1.png

  1、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一节,至当归一,更无可疑。

    所谓推崇道德而讲求学问,理应归一,这一点更无可疑。


  2、人人心中有仲尼。

    出自《王阳明全集》。孔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3、心之良知之谓圣。

    出自《王阳明全集·卷6》。心之良知就是圣人。


  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阳明全集卷·20》。历史上各种圣人都是浮光掠影,只有心中良知乃真正是吾师。


  5、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

   “道”,乃天下之公道;所谓“学”,乃天下之公学。公道公学并不是朱子的私有财产,也不是孔子的私有财产。天下之公道公学,人人得以言说议论。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学习贵在自得于心。若求之于心而以为非,则其言虽出自孔子,亦不敢以为是,更何况远不及孔子的那些人的言论。若求之于心而以为是,则其言虽出自平常百姓,亦不敢以为非,更何况其言出于孔子者。


  7、今世学术之弊,其谓之学仁而过者乎?谓之学义而过者乎?抑谓之学不仁不义而过者乎?吾不知其于洪水猛兽何如也!

  当今之世的学术之弊,是说学问过度地讲求“仁”或者过度地讲求“义”,还是指追求“不仁不义”而发生过错呢?我不知这类学问之于“洪水猛兽”的危害又有何区别?


  8、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

  纵然将天底下一草一木的道理全部掌握,又如何能反过来使得自家的意识活动正确无误。


  9、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

  选自《传习录》。及至在龙场驿三年期间,颇能领会其中意思。乃知天下事物本来就无法用格物工夫穷尽的,格物工夫只能在自己的身心上着手,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以实现的,便自能有一种担当精神。这层意思,却要告知诸位朋友知道。


  10、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因而心中默念道:“如果圣人在此,将有何言说?”忽然有一天深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意,睡梦中仿佛有人在耳旁说话,不觉欢呼雀跃起来,侍从们都很惊讶。于是始知圣人之道就在我的性中,向来求理于事物的做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