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康熙各个时期的大臣都有谁

时间:2018-10-11编辑:梓岚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那么康熙在位期间的各个时期有多少重臣呢?

康熙前期的四大辅政大臣

索尼

a89e4edc3cd9c0f8c26f41f92c098cbf.jpg

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顺治帝指定辅助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期,因索尼与其父硕色等通晓满语及蒙、汉文字,所以特命硕色与赫舍里·希福一起入直文馆,赐号“巴克什”。授索尼一等侍卫之职,并从征界籓、栋夔等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崩后五日,睿亲王多尔衮在三官庙召见索尼议谈册立新帝之事。经过一番争议,决定奉六岁的皇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遗诏让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同辅政。康熙四年(1665年),其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孝诚仁皇后)。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谥号文忠,其三子索额图继承大学士、辅政大臣之位。

苏克萨哈

061f40972f3ba4faba51549036215b57.jpg

苏克萨哈(?—1667年),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

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

鳌拜

3e5ebfa00538e0df812164209e32c161.jpg

鳌拜(?—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

遏必隆

钮祜禄·遏必隆(?-1673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钮祜禄·额亦都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三人并受顺治帝遗诏为辅政大臣。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惩治鳌拜,并下狱遏必隆。亦被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遂削去其太师之职夺世爵,论死罪。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念其为顾命大臣,而且是勋臣之子,命仍以公爵宿卫内廷。康熙十二年(1673年),遏必隆病重,康熙帝亲临府邸慰问。是年病逝,谥号“恪僖”。生有一女孝昭仁皇后。

康熙中期的七大辅政大臣

姚启圣

c7e6c8ffe239ba7c2a952a2ffc5d705a.jpg

姚启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

康熙二年(1663)举人,授广东香山知县。不久以“擅开海禁”被罢官。三藩之乱起,捐资募兵,投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麾下,署浙江诸暨知县,擢浙江温处道佥事,至康熙十五年(1676)耿精忠降,升福建布政使。两年后晋为福建总督,专责平台事宜。康熙十九年(1680)率兵克海澄,收金厦,迫使郑经退至澎湖,因功加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康熙二十一年(1682),促水师提督施琅进攻台湾,年底病逝于福州。

施琅:原是明朝将军,后归清。精通水战。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施琅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时家境较为宽裕,到了父亲施大宣的时候开始衰落,但施大宣尚义持正,乐善好施,所以在乡里名声很好。施琅生得脸面大额头宽,施大宣以为这是贵人相,所以对施琅严加管教,希望施琅日后成为公侯将相。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

魏东亭:康熙身边亲信,大忠臣。是作家二月河小说里创造的人物,原型貌是曹寅

历史上没有魏东亭这个人。他是出自二月河小说中的虚构,其原型应为曹雪芹之祖父江宁织造曹寅。之所以取“魏东亭”这个名字,也是作者玩的一个小的文字游戏,历来曹魏连称,以魏代曹,而曹寅字“楝亭”,作者以形近字代替为“东亭”,所以历史上的曹楝亭,就变成了小说里的魏东亭。

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

李光地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今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累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周培公:帮助康熙出谋划策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西北蒙古族首领噶尔丹率众反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时关注朝廷政事,希望复起,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今沈阳)提督,负责戍边。

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于任上。

陈廷敬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起用陈廷敬为左都御史,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从那时候起陈廷敬官拜至相。陈廷敬于公元1712年4月逝于任上。

康熙后期的两大辅政大臣

郎世宁

郎世宁(1688.7.19—1766.7.1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意大利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

张廷玉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