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时间:2017-09-20编辑:历史狂流

康熙在粉碎鳌拜集团后,又同三藩割据势力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武装斗争。

三藩,是明末农民战争时期,由投降清朝的汉族大官僚所组成的地方割据势力。他们伙同清朝统治者一起镇压了农民革命,因而被清朝封为藩王,割据一方。

淸朝政府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守云南;封耿仲明为靖南王,驻守福建,后来耿仲明父子相继死亡,由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袭藩王爵位;封尚可喜为平南王,驻守广东。三藩都是靠镇压农民起家的刽子手,又是淸初破坏统一的三个分裂割据集团。

吴三桂是三藩中最凶恶的一支势力。他在政治和军事上,掌握着任免官吏的大权,“吏、兵二部不得掣肘”(任用文武官吏,本属吏、兵二部的职权)。吴三桂推派的官吏,号称“西选”,当时“西选之官,遍天下”。他还在水陆要冲之地,“遍置死党”,“各省提镇”,也“多其心腹”。 他的儿子吴应熊,是淸朝的额驸(即驸马),是他安插在北京的耳目。

在民族关系上,吴三桂构衅苗蛮,欺压西南少数民族,并强征各土司以扩大其势力;还重敛土司金币,每年勒助饷金银,以皮盔为量,制造民族纠纷,破坏民族团结。

吴三桂还与西藏互市茶、马,每年可得千万匹西域、蒙古之马,以装备其反动武装。

其余二藩,也都在不断地扩大其割据势力。平南王尚可喜,因年老多病,大权掌握在他的长子尚之信手中。尚之信“私设盐商,据津口,立总店”进行经济掠夺,其藩下所属私市私税,每税所获银两,不下数百万。

精南王耿精忠“以税敛暴于闽”,到处横征盐课、勒索钱粮,闹得鸡犬不宁。其党羽到处散布流言蜚语:“天子分身火耳”,火耳是耿字,其意耿精忠应是当今的皇帝。

三藩“皆握重兵,渐制一方,累形跋扈”,并使“天下财富半耗于三藩”。三藩割据势力,给清朝的统一带来了严重威胁。是拆除还是维护三藩割据势力,在清廷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由于尚可喜不愿受尚之信的挟持,尚可喜在康熙十二年三月,上书要求回辽东养老,留其子镇守广东。这时康熙已亲政数年,并镇压了鳌拜集团,他鉴于历代藩镇得失的经验和三藩之害的教训,早已准备撤藩。因此,尚可喜上书后,康熙决定“尽撤藩兵回籍”。

消息传出后,吴三桂和耿精忠皆不自安,也纷纷上疏,假意请求撤藩,以试探朝廷的意向。不料康熙“特允其请”,决定徙藩山海关外。

当时,吴三桂上书请求撤藩,妄想“朝廷慰留”,仿效明朝沐英世守云南的故事,从而“永踞滇中”称王称霸。当撤藩令下达后,吴三桂愕然气阻,全藩为之震动。吴三桂的党羽,则借机煽惑,蠢蠢欲动。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发动了武装叛乱。他首先将坚决执行撤藩令的巡抚朱国治杀害,又将不愿顺随叛乱的按察使以下官员关进监狱。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又以“兴明讨虏大将军”自任。

吴三桂叛乱后,各地党羽纷纷响应。数月之间,叛乱势力“掠地陷城,连山接海”,六省尽失。其他二藩也相继叛乱,反动气焰十分嚣张。

各地告变消息,纷纷传至北京,一时朝野纷纷,群魔乱舞,使康熙的统一主张受到严重威胁,这时,年仅二十岁的康熙,立即任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总统诸将,率大军由湖南进剿云贵叛军。康熙在调兵遣将的同时,还严格地训令三军,命令领兵诸将要恩威公溥,无间亲疏,严饬哨探,申明法纪,速成破贼之功。

此外,康熙还下令兵部,每隔四百里,设置一站,实行军情邮传。因此,前线战斗情况,康熙都能较快地获悉。康熙在北京,每日接到军报三四百疏,皆亲手批示,亲自指挥战事。

康熙除以军事镇压叛乱为主外,还积极开展有效的政治攻势,以瓦解叛军,孤立少数顽固分子。

他发布了征讨吴三桂的檄文,首先历数其罪:1.中怀狙诈,宠极生骄,阴图不轨;2.横行凶逆,涂炭生灵,理法难容。接着宣布剥夺吴三桂一切官爵,派重兵剿捕,务必尽数根株,彻底消灭叛乱势力。

对追随吴三桂叛乱的各文武官吏,在檄文中指出,这些人如“能自悔前罪,或献城池、或率兵卒、或斩逆贼头目投归者,俱行免罪,给以原官”。对叛军中愚顽武弁、执迷不悟、助恶不悛的顽固分子,其部下之士,“或擒斩逆渠、或约献城池、或率领党类来投,倶从优议叙,受官给赏”。还下令,有能擒斩吴三桂投献军前者,即以其爵爵之。

对于在北京任官或居住的叛官亲属,也分情况, 区别对待。对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及其在北京的随从人员,暂行拘禁(后来吴应熊被处死)。 对吴三桂藩下文武官员人等,在北京及各省任官或闲住者,虽有父兄子弟在云南,但“不知逆情”,亦概不株连治罪,自今以后,各宜安心守职,毋怀疑虑。

康熙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发布的军令和对敌斗争所采取的策略措施,对于打击吴三桂的反动气焰,缩小叛乱范围,安定民心,扭转初期被动的战局,以及推进反叛战争的胜利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保证军事供应,康熙还注意裁减浮费,改折漕贡,贩增盐杂税,以及稽查隐漏地亩,核减田赋税额等等。当时,除几个叛乱地区外,清朝政府控制了整个中国局势,各边虽乱,而江淮晏然,得以转输财富,佐军兴之急。

因此,康熙在进行平叛战争中,不论从后备方面、人力来源方面,都能得到不断的补充,从而使清军的战斗力越战越强。

相反,吴三桂等三藩的叛乱,是分裂祖国的罪恶活动,是违背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的。他们一小撮反动势力虽然猖獗一时,但到处遭到人民的反抗,很快就走向了失败。

吴三桂叛乱势力,在淸军的沉重打击下,不但伸向陕西的魔爪被切断,而且在广东的尚之信、福建的耿精忠二藩相继投降后,失去了两翼的重要支援。

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叛乱势力,除占有云南、贵州外,只有湖南、广西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区。因叛军在淸军的围剿下控制的地区不断缩小,其军需调发处于财用耗竭的困境。

走向穷途末路的吴三桂为了稳定其叛首地位,防止众叛亲离,继续进行垂死挣扎,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市)称帝,建国号为周,改元昭武。#p#分页标题#e#

吴三桂的称帝,撕掉为民请命的复明幡旗,挂上周记皇帝的招牌,彻底暴露了他的丑恶嘴脸。吴三佳所建立的分裂割据政权,不仅未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而且由于其罪恶行径更加暴露,反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

吴三桂因在清军的沉重打击下不断失利,每曰惊恐不安,就在称帝这年的八月,得了中风噎嗝之症,下痢身亡。

吴三桂境蹙身死后,清朝平叛大兵四合,加上康熙的分化瓦解政策,使叛乱集团更加慌乱不堪,不知所出。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在“阴风疾起,灯烛俱灭”的晚上,惊恐不安地即了帝位。

他想搜罗一些亲信头目辅政壮胆,但官员们皆托故不行,个别人虽然被调到吴世璠的周围,但又潜谋归正,策划起义投降。 吴世璠等发觉后,曾对内部进行多次大屠杀,但仍阻止不了叛军官兵不断向清朝投降的趋势。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熙令大军分别由四川、湖南、广西进军去贵。第二年年初,清军攻下贵州,数路清军会师昆明城外。清军将昆明围困起来,吴世璠束手待毙,城内文武官员纷纷出降。十月二十八日,吴世璠自杀。二十九日,線域开南门纳城投降。清军析吴三贵骨骸分发各省传示,将吴世潘悬首示众。

从康熙十二年(1673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这场历时八年、蔓延十省的三藩叛乱,终于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被平定了。

三藩被平定后,康熙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荡涤三藩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首先将三藩所控制的地区设立八旗兵驻防,同时将藩王的财产全部入官,以充军饷。

对三藩在各地推行的苛捐杂税“悉革除之”。还下令查出吴三桂藩下官兵侵占的民田,并给还小民。这些措施迸一步巩固了中国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下一节:康熙是怎样收复台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