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孝圣宪皇后极尽奢华的葬礼

时间:2017-04-18编辑:历史狂流

即便命中福气再大,也逃避不了死神的召唤。公元1777年正月初八,乾隆帝像往常一样去给太后请安,随后又陪太后逛了一下圆明园。第二天,乾隆帝陪着自己的老母亲一起进膳,宫中的妃嫔以及皇子、皇孙们也在一旁陪侍。进完膳之后,乾隆帝又陪着老母亲观看了节日的灯火,五代同堂,其乐融融。这一年,钮祜禄氏已经有86岁高龄,而乾隆帝也已经67岁了。看到母亲如此健康,身为儿子的乾隆也显得格外高兴。他计划着到了皇太后90岁大寿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庆祝一番。

孝圣宪皇后极尽奢华的葬礼

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正月十四日,皇太后忽感不适,乾隆帝闻讯赶紧前往太后居住的长春馆探望,当晚还因为不放心陪同皇太后在同乐园进了晚膳。当时皇太后的病情并不严重,经过太医的诊治之后,病情大为好转,也让乾隆放下心来。可是还没过几天,病情就出现了反复,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恶化。皇太后不想让皇上知道自己病情加重的消息,怕引起皇上烦心,影响处理政事,所以每当皇上前去问安

这天,皇太后的病情变得异常严重,乾隆帝不得不每天两次看望母亲。在这天夜里,皇太后进人了弥留状态,乾隆帝一直在旁守候。到了二十三日子刻,皇太后挥别人世,终年86岁。

皇太后的离世,让已经67岁的乾隆帝伤心欲绝,当时就把帽缨摘了下来,穿上了素服。

他还派人把皇太后的遗体放置在黄舆内,连夜护送回到了皇宫。乾隆帝提前快马加鞭赶回了皇宫,在寿康宫东配殿恭候。辰刻,盛放皇太后遗体的黄舆来到慈宁宫外,乾隆帝把发辫剪断,身着素服在门外跪迎,亲自扶黄舆人慈宁宫,安奉在正殿里。亲王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侍卫、佐领等妻以上,并内务府佐领、拜唐阿等臣工命妇都齐集举哀。乾隆帝从中夜到中暮,一直“水浆不御”,群臣皆跪求皇上节哀。乾隆帝哀痛不已,“左右皆感泣,莫:忍仰视”。

从母亲去世的悲痛中缓过来的乾隆帝决定要为皇太后举办隆重的丧礼,他命皇四子永城,皇六子永瑢以及庄亲王永瑺,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廉,礼部尚书永贵,署理吏部尚书迈拉逊,户部右侍郎金简作为

历史上甄媢的原in^孝圣宪皇后恭理丧仪的王公大臣。

乾隆帝认为按照惯例来为皇太后办丧礼,不足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自己应该再为母亲做些什么,来缓解自己失去母亲的悲痛。于是乾隆就根据皇太后生前仰佛教的习惯,命令把皇太后生前曾经居住过的圆明园的长春仙馆的正殿以及偏殿都改成佛堂,把畅春园中的佛座移往供奉,并添置了佛像。除此之外,乾隆帝还效仿了康熙帝为孝庄文皇后在南苑建永慕寺的做法,把畅春园中的悟正庵改建成了恩慕寺,内供药师佛,以此来为皇太后“恭荐慈福,少抒哀慕之忱”。到现在为止,北京大学西门外对过的畅春园遗址还保存着一座恩慕寺的大门楼,匾上题写着:“敬建恩慕寺”5个大字。

公元1771年皇太后80大寿的时候,乾隆帝曾经下令普免天下钱粮一次,并准备到了皇太后90大寿的时候再普免一次。没想到皇太后在86岁时就去世了。为了能够让全国人民“共被慈恩,永申哀慕”,乾隆帝决定在公元1778年再次普免天下钱粮一次。

为了能够纪念皇太后,乾隆帝派人到造办处铸造了一座金塔。金塔做工十分精美,造型典雅,在塔内还有一个长方形的金匣,里面存放着皇太后生前掉下的头发,所以被称为金发塔。在铸造这座金发塔的时候,消耗了3000多两黄金,铸成之后塔有215市斤重。这座金发塔现在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中,是现有最高、最重的金发塔。

在皇太后驾崩的第二天,乾隆帝就下旨,对皇太后的谥号与群臣进行商讨。清朝皇后的谥号,通常是使用“孝”字开头,第二个字最为关键,是对亡者一生的总结和评价。乾隆帝把最关键的第二个字确定之后,让大臣们去拟定其余的10个字,最后由皇帝钦定。二月初三日,大臣们把拟好的“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奏上。乾隆帝批准了这一谥号。三月十六日隆重的上谥号礼在畅春园的九经三事殿内举行。

梓宫不能长期停放在宫内,需要及时移出宫中,或者暂时安放在琪宫,或者移人山陵。虽然崇庆皇太后的泰东陵早就建成了,但是经过了30多年的风雨侵蚀,有多处损坏,要进行全面修缮以及油饰。根据钦天监选择的吉期,距离入葬的日期还很远。因此,乾隆帝决定把崇庆皇太后的梓宫停放在皇太后生前经常居住的畅春园的九经三事殿中,并下令把九经三事殿的布瓦改换为黄色琉璃瓦。正月二十九日,崇庆皇太后的梓宫正式从紫禁城移到了畅春园,停放在九经三事殿中。

自从崇庆皇太后的梓宫停放到畅春园之后,乾隆帝曾经20次到梓宫前供奠行礼。

泰东陵修缮完毕之后,乾隆帝才亲自护送母后梓宫移到山陵中,4月14日卯时出发,到了4月18日才到达泰东陵。4月25日辰时崇庆皇太后的梓宫正式葬入泰东陵地宫。崇庆皇太后的一生才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