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周培公忠心耿耿却是大清最冤汉臣

时间:2017-04-07编辑:梓岚

周培公是康熙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但周培公却是清朝最冤的汉臣。

周昌,字培公,就是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的周培公。不过,电视剧把此人给拔高了,历史上的周昌并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受到康熙重用,死了康熙还给守灵,这跟历史差得太远了。历史上的周昌,不但没被康熙重用,最后还弄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但他临死之时都不知康熙在整他,还忠心耿耿给康熙出谋划策,可谓大清最冤汉臣,而康熙也可称大清最阴皇帝。

周昌其人,在史藉中记载并不多,《清史稿》也没有单独为他立传,只在图海传里带了一笔。《清史稿》载:“周昌,字培公,荆门诸生,好奇计。”又据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载,周昌于康熙十四年(1675)中进士,位列二甲第27名。五月入翰林院,授庶吉士。七月,入兵部为属官。康熙十五年(1676)五月,随振武将军吴丹入潼关,因献计有功,以七品官录用,遂为图海幕僚,劄授参议道,入平凉劝降王辅臣。

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周昌最大的功劳是冒死入平凉,劝降王辅臣,平息了藩将之乱。别小看周昌这个功劳,如果不是他劝降王辅臣,清军可能会损失数万人马。因为王辅臣拥兵3万,又是八旗兵丁畏惧的“西路马鹞子”,勇猛无比,真跟清军死磕,还指不定谁输谁赢。而王辅臣手下有两个总兵跟周昌是发小,周昌就利用这层关系,打入平凉,冒死劝降了王辅臣。

周昌之举,可算是救大清于水火。因为王辅臣不降,直接影响康熙平三藩战略计划,清军分散各处,吴三桂可能就成势了。王辅臣一降,全国战局逆转,康熙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吴三桂,最终平息三藩之乱,保住了大清江山。

从这一点来看,周昌的功劳可真是不小,康熙应该大加封赏才对。平凉之乱平息后,康熙还真是赏了,封周昌为云南土司布政使,往云南招抚。这官儿可真是不小了,从二品。可周昌高兴早了,这只是个流官,相当于挂职锻炼,云南土司总兵陆道清一回云南,周昌这官就没了,康熙让他到蔡毓荣那里当了个参军。而后,康熙又把他调回,封他为山东登莱道,摄布政使。这样一来,周昌就由从二品变成了正四品,代理布政使,但不享受布政使的品级。

周昌更惨的还在后面,他在山东登莱道任上只干了两年多,康熙就将他罢官发配乌拉。《清史稿》载:“(周昌)以与总兵互讦罢。”互讦就是互相举报,可那个满总兵被调走提拔,周昌却被罢官发配,这是为什么呢?是周昌真的有罪吗?

周昌其实什么罪都没有,被罢官发配乌拉后,图海还与康熙拒理力争,结果连图海把命都搭进去了,史书上说是暴病而亡,但被康熙气死的可能性比较大。

周昌不但没罪,还曾立过奇功,康熙为什么要整他呢?因为他太能了,经常给康熙出谋划策,甚至能猜透康熙的心思。他曾干过庶吉士,在康熙身边工作,康熙对他很了解。康熙整他,亦或和曹操杀杨修差不多,或者康熙怕给他的能耐会起反作用,所以一再压制,整得他永不得翻身。

周昌在在乌拉一直待了二十年,尽管是戴罪之身,仍对康熙忠心耿耿,噶尔丹扰边作乱时,他还上书陈述平乱之策。《清史稿》:“昌既罢,犹喜言兵。噶尔丹扰边,数上书当事陈利害。”按理说,周昌这样做能将功补过官复原职吧?康熙没那么做,只给周昌补了一个地方小官,仍然让周昌在乌拉受罪。

后来兵部都看不过去了,建议让周昌官复原品,任黑龙江管水手执事官,康熙却说:“黑龙江系罪人发配之所,周昌等既因罪革职,又补乌喇地方,终身不还。”瞧瞧,康熙有多狠,坚决把周昌一整到底,死了都不能回家。没过多久,周昌就在乌拉死去了,但死后到底埋在了哪,谁都不知道,可谓死无葬身之地。

周昌老家是湖北荆门掇刀区官堰村,那里有一座周昌墓,但经专家考证,那是周昌衣冠冢,墓中没有尸骨。而乌拉也没有周昌墓,周昌大概就像许多发配之人一样,死了往野地里一扔了事了。

周昌在清朝不算什么大人物,但却算得上是忠心耿耿,立过奇功的汉臣。于情于理,康熙都不应该这样对待他。可康熙却这么做了,不仅找个“互讦”的茬儿一直把他整到死,还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可在满汉朝臣面前,康熙还摆出一幅仁君的面孔,可谓阴到了极点。周昌呢?遇到这样一位阴皇帝,自然也就冤到了极点。这就叫伴君如伴虎,是福是祸全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