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康熙皇帝和苏麻喇姑竟是师徒关系!

时间:2017-03-30编辑:梓岚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身边还有一位侍女苏麻喇姑。她端庄美丽,才智过人,并且与康熙年岁相当。历史上也确有此人,那这位苏麻喇姑是何许人也?康熙和苏麻喇姑真的是师徒关系吗?

苏麻喇姑,科尔沁左翼中旗人,蒙古族,原名索玛勒,又写成苏墨尔。她的名字来自蒙古语Somal,意思是毛制长口袋。父母为她起这个名字,也许是刚刚出 生的小索玛勒像家里的那只口袋一样珍贵。“索玛勒”与满语“苏喇喇”意思相近,加上她长期生活在清宫里,后来索性改为苏麻喇姑。满语“姑”与汉语中的 “姑”同义。

苏麻喇姑确切的生年不知,她是作为13岁的孝庄的陪嫁侍女进入清宫的。照此推算,苏麻喇姑的年纪应该与孝庄太后相仿,也就比康熙大40岁左右。因此苏麻喇姑的真实形象与现在影视剧中的形象大相径庭。康熙与她断不可能产生恋情。

但就是这个侍女,在清朝前期的宫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影视剧所刻画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麻喇姑大约在蒙古就学会了蒙古文字,入宫后又系统学习了满语、满文以及宫廷生活中必备的各种礼仪等知识,逐步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与办事能力,并以她 过人的聪明,很快便受到主人的欣赏与信赖。她对宫中日益增加的汉语和汉字也留心学 习,终于成为会三门语言的少数侍女之一。

苏麻喇姑心灵手巧,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凡她做的衣服,既美观,又合身。而且,早年的草原生活和后来的塞外经 历,使苏麻喇姑练就了不凡的马上功夫。她常常骑马外出,为孝庄办理各种事情,是孝庄身边最得力的侍女。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 帝,改国号为大清。孝庄被封为西永福宫庄妃。也就在这一年,在孝庄的推荐下,苏麻喇姑参加了“国初衣冠饰样”的制定,受命制定满族衣冠服饰。作为一名侍 女,她居然能够参与清开国时期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可见她颇受器重,开始引起朝野上下的关注。苏麻喇姑至此算是走出了深幽的后宫,涉足了政治。

康熙出生后,孝庄为康熙挑选老师,苏麻喇姑凭各方面出众的能力中选。

康熙在宫外避痘的几年间,苏麻喇姑往返于宫殿和福佑寺两地,担当起了教育玄烨的重任。《啸亭杂录·苏麻喇姑》记载,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从 现存的史籍中,我们可以看到,玄烨的满文字体舒展流畅,雍容大度。这一成就,固然是因为玄烨刻苦努力、勤加练习,但也是苏麻喇姑手把手教育的结果。

8岁的玄烨即位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和培养皇孙,孝庄将玄烨接入慈宁宫与自己同住。苏麻喇姑就继续担负起对玄烨进行培养教育的重任。康熙的许多良好习惯和作风,都是在这一时期逐步养成的。

苏麻喇姑对玄烨的日常生活方面也照顾有加。正是在苏麻喇姑的精心照料下,小玄烨的身心才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为他以后六十 余年的治国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幼年的康熙有两个老师和呵护者,一个是孝庄太后,一个就是苏麻喇姑。

康熙终生都对苏麻喇姑非常敬重。他尊称苏麻喇姑为“额涅”(满语,即额娘、母亲之意),表明了他对苏麻喇姑的尊敬。终康熙一朝,也只有玄烨的乳母瓜尔佳氏,才能与苏麻喇姑共享这一殊荣。

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厮守达60余年,二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特别是在皇太极驾崩之后,孝庄文皇后刚刚31岁,正是青春鼎盛时期便过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一直独身的苏麻喇姑当然是最佳人选。在公共场合,她们是主仆关系,但在私 底下,她们却形同姐妹。

正因为如此,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实际地位很高,颇受尊敬。孝庄文皇后称她为格格,这是清朝皇室女儿的专用封号; 顺治皇帝与她论平辈;康熙皇帝则视她为母;康熙的众皇子们则尊称她为祖母。

内务府在上奏中赫然将苏麻喇姑置于皇室成员之列,玄烨予以默许。可见,玄烨已将 苏麻喇姑视为自己家庭中的一员,而且宫内外的官员都清楚。而苏麻喇姑却很有自知之明,始终 谦恭谨慎,她不仅在孝庄文皇后面前毕恭毕敬,小心侍奉,而且对小自己几十岁的康熙帝奉若神明,在皇帝面前总是自称奴才。

苏麻喇姑一生未曾婚配。在康熙成年后,她又接受孝庄的安排,抚养孝庄的重孙、康熙第十二子胤祹。在苏麻喇姑的言传身教下,胤祹长大后,很有办事才能,曾多次奉康熙的旨意办理各类事务。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十一月,胤祹被任命为镶黄旗满洲都统,他 是玄烨诸子中担任八旗都统职位的第一个。他处事不偏不倚,善于同大多数皇子搞好关系。

玄烨晚年时,诸皇子拉帮结伙,在成年的皇子中,没有参与的极少,胤祹 便是其中之一。这都是苏麻喇姑潜心教导的结果。

1687年12月25日,75岁的孝庄文皇后逝世。痛失相伴六十多年的主人,苏麻喇姑万分悲痛。之后,她更是将抚养胤祹作为孝庄给她遗留的最后任务,加倍用心。

孝庄去世后,康熙对苏麻喇姑照顾得十分周到。1705年,苏麻喇姑身患痢疾,因为她有“不服药”的老习惯,病势日益加剧。康熙正在察哈尔等部视察,接到奏报,立即指示太医认真诊视,让人带回一种叫西伯噶古纳的草药,告诉她“……

这是朕叫人送来的一种草,不是药……”,并令十二阿哥日夜看护病人,让人念经祈祷。可是苏麻喇姑却仍然固守从不服药的习惯,她说:“我自幼就从不吃药,虽然这是草根,但也算是药啊!”

阿哥们一再劝告,恳求她喝下去。最后,苏麻喇姑以命令的口吻说:“阿哥们将我的话奏报主子,他会懂得我的心思。”

9月7日,90岁高龄的苏麻喇姑去世。尚在外地的康熙得知噩耗, 非常悲痛,指示“朕在十五日才能回到京城。所以遗体再存放7天,等朕到家后再来定夺。”这表明他不仅想再看一眼苏麻喇姑的遗容,还要就死者后事的等级与规格亲自作出最后的决定。

后来,苏麻喇姑被“葬以嫔礼”,安葬在孝庄的昭西陵侧。出殡那一天,除留皇五子、皇十子照顾皇太后,皇十四子留在紫禁城外,其余成 年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

苏麻喇姑先后侍奉过孝庄文皇后、顺治皇帝、康熙皇帝和皇十二子履亲王胤裪四代人,将青春和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皇室。其中她帮助孝庄文皇后培养出清朝第一帝——康熙。她原本是侍女,但随着对皇室功劳和感情的增加,她与皇室的关系超越了主仆关系,地位尊崇。

将近二十年的相处,使胤祹和苏麻喇姑的感情也很深。在苏麻喇姑病重时,胤祹焦急万分,衣不解带,日夜守候在苏麻喇姑的病榻前,陪伴她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时 刻。

苏麻喇姑灵柩停入殡宫后,皇子们都各自回府,唯独皇十二子胤祹却提出要求说:“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 三七诵经。”

康熙帝欣然批准了儿子这一违制的要求。于是胤祹就住在殡宫,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时间的流逝,也丝毫未曾冲淡胤祹对苏麻喇姑的怀念之 情。到雍正年间,苏麻喇姑死去二十多年以后,《清实录》中还可以见到胤祹拜祭苏麻喇姑的记载。

雍正即位后,胤祹先被封为履郡王,不久又被借故降为贝子,后又降为镇国公。但他都荣辱不惊,深得苏麻喇姑真传。胤祹为人与世无争,用心办事,终于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安享天年。雍正后期,他被恢复为履郡王,乾隆年间晋封为履亲王。1763年逝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