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为什么民国时期出现那么多人才

时间:2020-06-18编辑:罗生门橘子

民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既不是人才之盛异于他时,也不是人才之杰出冠于古今。清末民初,旧学被打倒,西学引进之后,大家都不知道该到底应该遵循哪种西学,也没有足够杰出如日本伊藤博文般人物一锤定音的给出答案,大家都胡乱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互相辩难,争论,马列主义,英美自由主义,德日军国主义,实用主义,形而上学等等各种理论都被国人拿进来互相辩难比较。这造成了一副表面上的欣欣向荣的景象,称之为民国文化的小高峰时期。

民国的那些名人们:

郭沫若、鲁迅、老舍、林语堂、茅盾、曹禺、梁实秋、谢冰心、田汉、胡风、巴金、夏衍、柳亚子、孙伏园、张恨水、萧军、萧红、曹靖华、梁宗岱、臧克家、艾青、赵丹、项堃、舒绣文、白杨、张瑞芳、秦怡、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关山月、李可染、丰子恺、林凤眠、丁聪、贺绿汀、马思聪、熊十力。

梁漱溟、张君劢、陈寅恪、冯友兰、朱光潜、胡适、翦伯赞、张伯苓、罗家伦、晏阳初、陶行之、黄炎培、梅贻琦、马寅初、潘序伦、章乃器、沈钧儒、史良、吴有训、吴健雄、严济慈、吴大猷、侯德榜、茅以升、竺可桢、李四光、童第周、梁思成、徐志摩、戴望舒、吴作人、郁达夫、梅兰芳、聂耳、苏步青、洗星海、叶圣陶、蔡元培等。

民国时期的全民教育水平实在太差,恐怕有70%-80%的中国人在民国时期是个文盲,那个时候有个高小文化,什么叫高小文化?念过小学6年级那就绝对是个文化人了,念过中学高中那就是凤毛麟角,你就是能念大学那比今天教授还厉害。文盲高识字率低,基本没有几个读书人,这是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你拿当时民国状态比今天是完全不能比的。

独木不成林,时势造就这么多大师,这么多大师也互相成就了自己,当时真的是互相惺惺相惜,就算之间有不和那也是学术的,那种潇洒豪爽大气,是当下这个时代所不具备的,我们现在多少人论文作假,是才思枯竭了还是怎么,作为一个学者文人怎么好意思做出那样的事情,真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