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山河作证》还原长征被“扭曲”的真相

时间:2016-10-25编辑:梓岚

留守南方各苏区方面

易凤林曾在2008年第11期《党史文苑 》发表文章《是仓促逃跑,还是战略转移?——中共中央精心部署留守红军和主力长征纪实》指出:为了实现留守红军配合红军主力转移的战略意图,中共中央对留守南方各苏区的斗争作了具体且充分的准备。

第一,对组织上的安排和部署,中共中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中央最终确定项英和陈毅作为留守苏区的主要领导人。他们俩个都是具有丰富斗争经验与才干的中共中央高层领导人,深孚众望。

除项英、陈毅之外,中央还留下了其他一些重要领导人,例如瞿秋白,贺昌,陈潭秋,毛泽覃,何叔衡,张鼎丞,邓子恢等。各省负责人等到野战军要出动时也全部换动和最终确定。这些领导人绝大部分不仅能力出众,而且政治立场坚定,在群众与军队中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号召力与凝聚力。

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原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的领导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力量和支援了主力红军的长征。

第二,在军事方面,中共中央也是煞费苦心。

在保守军事秘密的前提下,中共中央有条不紊地对留守苏区的革命斗争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准备。

为了保卫苏区与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中共中央决定留下红军独立第二十四师作为主力部队坚持斗争。该师师长周建屏,政治委员杨英,政治部代主任袁血卒,下辖三个团,即第七十、七十一、七十二团,约2000人枪。还留下了一些红军独立团,比如:归中央苏区直接指挥的独立第三团、第七团、第八团、第九团、第十一团、第十五团、第十六团;归江西军区指挥的独立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第四团等。

红军第九军团长征时用的步枪(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官网)

对于留守苏区的斗争方式,中共中央明确规定应实行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10月3日,中共中央、中央政府联合发表了《为发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告全苏民众书》,号召群众最广泛地发展游击战争,用梭镖、鸟枪、土炮、快枪,一切新旧武器,武装起来,实行武装自卫。

毛泽东作为游击战争的“行家”,他亲自起草了《关于游击队动作的指示》,对游击战争进行具体全面的指导。指示论述了游击队的任务、游击队战斗动作的要则、袭击敌人、对付敌人的“围剿”和追击、游击队的政治工作等,从而为红军熟练掌握游击战术提供了最全面实用的教材。

陈毅于新中国成立后修改的1936年夏创作的《游击战争纪实》词手稿(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官网)

第三,中共中央对留守苏区的红军和群众进行了有效的政治动员。

1934年10月3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联合签署发表《为发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告全苏民众书》,号召群众在苏区最紧急与最紧张的关头,参与到游击战争中来。

10月上旬,毛泽东在于都接到中共中央有关准备战略转移的秘密通知后,立即赶回瑞金梅坑,召集临时中央政府各部的领导人开会,布置善后工作,宣布和说明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决定,并强调了两点:第一,革命是有前途的,要大家加强革命信心;第二,要把各部的善后工作做好,要使留下的同志能够更好地继续革命斗争,更好地联系群众。

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组织和动员军民开展游击战争。

可以说,中共中央精心部署了留守红军和主力长征。虽然,其部署和准备可能会有所不足,但是不能予以“否定”。

此外,红军主力离开中央苏区一个月后,蒋介石才真正弄清红军主力的动向。中央红军之所以能快速跳出敌人的大军包围之外,本身就说明中共中央并不是仓促决定战略转移,对各苏区的安排早在红军主力转移突围之前基本就绪。

红军长征后,中央分局与中央政府办事处依然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把各项工作部署得井井有条,与中共中央的意图保持了一致。中共中央的周密安排为以后中央分局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红军长征并非无准备的逃亡,而是史上一次伟大的战略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