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揭秘:粟裕终生难忘的一战

时间:2017-02-06编辑:历史狂流

10月下旬,部队到达江西安远县天心圩,虽然摆脱了国民党大部队的追击,但仍受地主武装和土匪的袭击,危机并未解除。

人数最多、编制最健全和战斗力最强的第二十五师,团以上干部纷纷离队。经军委会同意,周士第、李硕勋离开部队,到香港寻找党组织,请示部队下一步行动。李硕勋转移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情况,后从事白区工作和军事工作,1931年被国民党逮捕,慷慨就义。周士第赴香港,向广东省委汇报工作,后一度与党组织脱离联系,赴马来西亚治病。对此,他非常内疚,解放后在《自传》中解剖说:“这是在革命受挫时缺乏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的表现。”

继师首长离队后,第七十五团团长张启图、第七十三团团长黄浩声相继离队。张启图在事后给中央的报告中,称当时的情况是“师长、团长皆逃走,各营、连长亦多离开”。

时任连指导员、被誉为解放军“后勤之父”的杨至诚上将用“孤军”和“二无”形容当时的困局:“这一支孤军,一无给养,二无援军,应当怎么样办?该走到哪里去?”

一天,林彪带着几个连长来找陈毅:“现在部队不行了,一碰就垮。与其等部队垮了当俘虏,不如现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

他们反映的是部队的实情。陈毅回忆这段历史时非常伤感地说:“像七十三团这样坚强、这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都无力进行战斗,连土豪劣绅的乡团都可以缴我们的枪,谁都没有心思打仗。到了大余,2000多人只剩下900多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他几个连长都是林彪黄埔四期的同学,随声附和。

“我不走。”陈毅态度鲜明,“现在我们拿着枪可以杀土豪劣绅,土豪劣绅怕我们。离开了部队没有了枪,土豪劣绅就杀我们。我们是共产党员,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林彪当晚离开部队,过了几天,他又回来向陈毅报到。

“根本走不了。”林彪话说得坦直,“我走到了梅关,到处是地主武装搜查,抢夺,杀人。这样送命太不值了!”

行军途中,每天都有人离开,只要遇到岔道,军官、士兵就三三两两地往岔路上跑。

在离队潮中,整个部队团以上干部,走得只剩下第七十三团指导员陈毅和第七十四团参谋长王尔琢了。他俩的坚守,赢得了官兵的尊敬。对此,陈毅感受很深:

我那时在部队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我来部队也不久,八月半赶上起义部队,十月初就垮了,大家喊我是卖狗皮膏药的。过去在汉口的时候,说政治工作人员是五皮主义:皮靴、皮带、皮鞭、皮包、皮手套。……失败后,到了大庾,那些有实权的带兵干部,要走的都走了。大家看到我没有走,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所以我才开始有发言权了。

粟裕事后说:“回想起来,我认识和钦佩陈毅同志,也正是从信丰、大庾开始的。”

生路与活路,挑战与机遇,绝望与希望,历史经常通过极端的形式,用考验和转换来完成。

大浪淘沙,狂风吹金,经受的是磨难,吹走的是浮尘,留下的是瑰宝。

10月底,在安远天心圩,朱德召开军人大会,发表演讲。

“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

陈毅开导大家:“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在失败退却的局面下,做英雄就困难得多了。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

会后,部队采取去留自愿的政策,又有300军官和士兵离队,部队只剩下800余人。部队取消军、师、团建制,统一整编为一个纵队,下辖7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1个重机枪连。纵队对外称“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朱德化名王楷,任司令,陈毅任政委,王尔琢任参谋长,形成了以朱、陈、王三人为核心的领导班子。

在这次整编中,粟裕任第三连政治指导员,林彪任第七连连长。对这次整编,粟裕给予高度评价:“从这次全体军人大会以后,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才真正成了我们这支部队的领袖,我们这支部队也渡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走上了新的发展的道路。”

对于带领部队渡过危局的朱德、陈毅,粟裕终生敬重,视他们为真正的英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创始者之一”。这是他们跨越将近半个世纪亲密交往的起点。

军史有句广为人知的话,叫“陈不离粟,粟不离陈”。有人统计,粟裕与陈毅真正“形影相随”的时间不到3年,即新四军时期的1939年8月至1941年1月和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1月至7月。曾任三野第九兵团政委的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郭化若说:“由于工作需要,陈、粟之间有分有合,而且分多合少。”其实,这句军谚的真正含义,一是指他们共事期间的亲密关系,二是指他们终其一生不离不弃的真挚友谊。

粟裕的秘书鞠开在回答社会上关于“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疑问时,这样解释老首长对陈毅元帅的关系:

从1927年10月下旬粟裕认识陈毅的那天起到全国解放,在粟裕的思想上是很明确的,他一直把陈毅看成是他的上级,对陈毅是钦佩的。十年内战是如此,八年抗战是如此,三年解放战争也是如此。他还说:他长期在陈毅领导下工作,心情是舒畅的。

天心圩整编过后,这800余人,再也没有一人离队,他们在残酷的革命战争中绝大多数牺牲了。到1955年共和国第一次授衔时,走上受衔台的只剩下4人——朱德、陈毅、林彪、粟裕,3位元帅1位大将。

经过失败的考验,陈毅也对粟裕产生了信任。1952年6月14日,他在回忆时说:

当时如果没有朱总司令领导,这个部队肯定地说,是会垮光的。个别同志,也许会上井冈山,但部队是很难保持的。这八百多同志,其后大多在战争中牺牲了,现在还在的,林彪、粟裕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人了。但这些同志都是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奠基者,他们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功绩是永垂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