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古代人冬天穿什么衣服保暖御寒

时间:2020-07-13编辑:罗生门橘子

如今的人们可不仅仅追求衣能蔽体、御寒保暖了,为了让自己在数九寒冬也能暖暖和和的同时带有一丝丝萦绕身边的时髦气息,大家每年入冬前没少给自己添置过冬的装备,什么羽绒服、暖手宝、暖脚贴等等。恰好在这“三九天”之前,总有一个盛大的节日等着人们——双十一,在那一天相信大家肯定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不过看问题看本质,在所有保暖设备的更新换代中,咱们不得不讲一讲棉花的重要性。一说到棉花,大多数人第一印象肯定是温暖、舒适。试想一下,严冬时分,裹一床厚厚的棉被,把自己的脑袋埋在软软的棉花枕头里面,静静地看窗外风雪交加,是何等惬意的事情。

到第二天早上,棉花的魔力更胜昨晚,如此柔软温暖的被窝散发出来的引力绝对大过一切,于是恨不得有个持续一天的早上。说到这里,相信不少读者还不清楚,其实棉花并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它是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且直到宋朝才开始传入。此外,棉花刚刚在我国出现时,身份可不是御寒的作物,而是可供观赏的植物,与现在还是有较大反差的。

说到棉花的应用,这里面有一个朝代不可忽略——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是将棉花引入我国的第一人。明朝初年,朱元璋慧眼识棉,发现了这株观赏植物中的巨大经济价值,才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种棉花。自此开始,棉花制品才渐渐地进入的普罗大众的视野当中。各位读者这时候可能要问了,在宋朝之前,还没有棉花,古人又是如何御寒的呢?

说到我国古代的御寒装备,丝绸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丝绸是我国的国粹,自西汉起我国甚至被称为“丝国”。而我国养蚕更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传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从那时起丝绸在我国出现。虽然蚕丝历史悠久,且养蚕抽丝技术发展了这么多年,但这依旧改变不了蚕生长周期慢、蚕丝出货率低的事实。因此在古代,也只有贵族或者有钱人才能享受到可以御寒的丝绸衣物。

那普通人该如何御寒呢?此时,一种叫做麻布的织物出现在了人们眼前。麻布,麻布,肯定是由麻织布。麻通常指的是黄麻、苎麻、亚麻等等,而麻布则是用他们的植物纤维制作而成,因此麻布的获取途径比丝绸简单得多,来源也广泛得多。不过由于古代制衣工艺的限制,加上与蚕丝这种动物纤维相比,麻的植物纤维更加的生硬,因此麻布衣物穿在身上的舒适感和保暖效果远远不如丝绸织物。

除了麻衣和丝绸,在古代还有用裘皮御寒的。裘皮,即鞣制而成的动物毛皮,常用的原材料有狐皮、貂皮、羊皮等,与现在所说的皮草是一个意思。

这种用名贵兽皮制作的御寒衣物即便在如今也是价格不菲,在古代价值更是非常之高,不然也不会有“五花马,千金裘”的说法,更不是古代普通老百姓所能够享受到的。不过呢,老百姓虽然用不起狐皮、貂皮制作而成的“千金裘”,还是可以穿戴到狗皮和羊皮制作而成的裘衣。而狗皮和羊皮在现代确实价值不菲,古人普通百姓这件“名贵”的裘衣,足以让现代人眼红。

最后一种御寒衣物说出来,相信大家都会目瞪口呆,这便是沙土。当连麻衣都穿不起的时候,沙土便有了用武之地。先在普通衣物上缝几个口袋,将沙土加热后装入其中,温热的沙土就可以在凛冽冬风中提供温暖了。不过,上述御寒的方法最后大都被棉花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