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以现代企业创新思维来分析朱元璋灭元建明

时间:2016-12-01编辑:梓岚

首先,从粮食主产区运粮,政府先得征集粮食,然后强行招聘劳工(劳役),还没出发就要耗费大量时间。这些劳役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政府也不会给他们补发误工费,那么可想而知,这些人不但白劳动,而且耽误了自家的农活,肯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其次,路上山高水长,道路险阻,那时的几百公里上千公里可能要走好几个月,还要派军队护送。这些运送粮食的劳役和军士也要吃饭,等到粮食运到目的地,大部分的粮食已经被运粮人自己吃了。

第三,运输的所有费用,都是大明公司支出,因为是吃公司的,因此在运输过程中没有人会想着控制预算,其中的贪污浪费自然不会少。

这种解决方案,是之前所有王朝干大事情时普遍采用的办法。现在,很多公司其实也是采用这种办法,招聘全职员工,负担所有费用,好处是控制力强,但是一旦规模变大,必然体制僵化,反应迟钝、官僚作风,高成本低效率。

朱重八的颠覆式创新

当公司内部完成一个工作的成本超过外包时,公司必然会选择外包。朱元璋的大明公司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朱元璋的智囊团有颠覆式思维,他们采用的是全新的众包模式。

朱元璋在洪武3年的时候,施行开中制。任何人只要能将粮食和其他军事物资运送到九边军镇,既可以换得相应的盐引,凭借盐引可以在固定的盐场换取食盐,然后在固定的区域进行销售。

这个模式,可是一个巨大创新。从桑弘羊给汉武帝建议盐铁专卖以来,食盐一直是政府的专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民间私贩食盐那可是杀头的重罪。朱元璋把政府的利益分出一部分给了民间,开创了一种以盐换粮的共享互惠模式。这个政策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晋商的崛起。

山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但距离边镇比较近,而且在现在的运城市就有一个河东盐场,第一批晋商敏锐地抓住政策红利,蚂蚁搬家式的靠着独轮车、扁担把粮食源源不断输送到边关,换取食盐然后销售获利。山西人之说以会做这种买卖,除了地理位置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山西土地贫瘠,人口又多,靠种地根本养不活人。其次,做生意的收益远远大于做农民和手工匠。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到:“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昧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获利五而无劳,豪滑之民为之。”

这些运粮的人,可都是自觉自愿从事运量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其积极性肯定比全职征调的劳役要高很多。他们向边关运粮越快越多,自己就会获利越大。可想而知,这些人肯定不会在路上多浪费一颗粮食,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把粮食赶紧运过去。这种制度虽然中间有所变化,但一直延续到大明王朝公司的倒闭,它不但解决了低成本运粮问题,而且为广大的自由职业者提供了生存之道。

全新思维,激活存量

在市场格局还未确定之时,增强实力的最好办法就是烧钱拼抢增量;但是一旦市场格局确定,盘活存量才是王道。

盘活存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全新思维才能发现。私家车的空座位、房子的空房间,这些存量财富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然而只是等到UBER和airbnb出现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哦,原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财富”,然后一窝蜂跟上。说到底,这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朱元璋的大明公司,在运粮这件事上,就是颠覆了传统采用了众包的模式,将自己从一个等级严密的集权体制通过开中制转变为一个众包平台。他在市场上发布一个总量巨大的项目包,不是外包给几个大外包公司,而是通过盐引分拆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小项目,让大量穷苦的自由职业者根据自己的能力接包,不负责五险一金,不提供劳动工具,按结果支付报酬,最终大明公司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率,众多自由职业者谋得了一份生计,找到了一条发财致富之路。

盐还是那些盐、人还是那些人、项目还是那个项目,这些都本来存在,只是换了一种全新思维,就将以前被闲置浪费的资源激活,焕发出巨大能量。 不要相信资源稀缺,真正的资源是人对事物的认知。唯一能限制你的,只有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