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何应钦和冈村宁次签订的协约

时间:2020-06-16编辑:罗生门橘子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完全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但是,此时的日本就像是一条贪婪的蛇,还想吞下更大、更多的食物。他们在东北站稳脚跟后,又把侵略的触角伸向了华北。1933年5月,日军向长城沿线增加兵力,企图突破长城沿线中国守军的防守,入侵华北。

此时,主持平津大局的是何应钦。5月9日,为保平津安危,他下令中国守军放弃长城各关口,全线后撤,全力守卫北平和天津。日军于是越过长城,步步紧逼。此时,何应钦不想抵抗,他们觉得即使开打也打不过日本人。而蒋介石也不希望此时和日本人闹翻。因为他正忙着围剿红军。所以,身在北平的何应钦与蒋介石沟通后,便积极与日本人接触,寻求和谈。

但是,何应钦刚开始和日本人接触时,日本人的口气很硬,丝毫不松口。而且在军事上更是步步紧逼。5月24日,日军从顺义、通州、香河三面包围北平。日军的飞机甚至飞到北平上空盘旋,以威逼国民党军队。平津两座城池危在旦夕。软弱的何应钦竟然想要撤兵,主动让出平津。

此时,以政治谋略见长的黄绍竑提醒何应钦说:"敬公,若放弃北平,怎好向委员长交代?日军的动作,可能是加重谈判的筹码。委座已允许谈判,可没允许撤退啊。"

何应钦这才猛然醒悟,日军步步紧逼,极有可能是为了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何应钦这才调整了策略,派作战处处长徐祖诒与关东军师团长西义一谈判。经过协商,日军同意停止进攻,答应给何应钦5天时间考虑和谈条件。

关于和谈的底线,何应钦多次请示蒋介石。蒋介石告诉他,与日军的和谈若能成功,则利多弊少,但是要把握住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签订纸质协议,只能作口头承诺。如果万不得已,只可作军事协定,不涉政治。为了打消何应钦害怕承担"卖国贼"的顾虑,蒋介石还告诫他:"为党国、为地方人民着想,唯有牺牲个人,以求顾全大局,是非毁誉,所不计也。"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何应钦只好和日本人展开和谈。

何应钦是政治上的老手,签订这种"城下之盟",自然要被背上卖国的骂名。所以,在关键时刻,他耍了个心眼。

当时,日本方面派出的代表叫冈村宁次。这个人在中国可谓臭名昭著,抗日战争末期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但是当时他只是关东军参谋副长,军衔是少将。而何应钦是国民政府军政部长,陆军上将。和岗村接触了两次后,何应钦便以地位不相称为名,重新派国军中将总参议熊斌作为他的全权代表,与冈村谈判签约。这样他就成功躲掉了"卖国贼"的骂名。

熊斌自然知道何应钦是在甩锅。但是他作为下级,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当然,何应钦不会让他白白背骂名的,他许诺,签约成功后,推荐他当军政部次长。条约签订后,他果然在1938年当上了军令部次长。

5月31日,《塘沽停战协定》正式签订。签约仪式结束后,中日双方的谈判代表同乘中国的装甲列车由塘沽返回天津,双方仿佛是结伴旅游而归,畅谈甚欢。何应钦还设了晚宴招待了冈村宁次等人。在晚宴上,何应钦竟然对冈村宁次感慨说:一纸协定就"化敌为友"了。后来的历史证明,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塘沽协定》事实上默认了伪满洲国的"合法地位",也间接承认了日本占领热河的"合法性",同时丧失了部分华北主权。这就大大突破了蒋介石规定的"只可作军事协定,不涉政治"的底线。所以,晚宴结束后,何应钦便找来黄绍竑,命令他亲自到庐山向蒋介石"负荆请罪"。

黄绍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庐山,面见蒋介石。他想着蒋介石很可能勃然大怒,把他狠狠训斥一顿。不料,听了黄绍竑的汇报,蒋介石竟然连声说:"好,好,好。你们做得好。"

多年以后,熊斌在回忆谈判的感受时说:"战败谋和,于委曲中须求完成使命,此中滋味,实不堪回首。"其实,所谓"战败谋和",并不符合当时的实情,因为何应钦并没有充足的备战准备,也没有组织像样的抵抗。这固然是因为要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害怕战事扩大对围剿红军不利。但是何应钦本人也害怕打仗,在日本人面前显得过于软弱。其实,如果真的积极备战,在长城沿线抵抗日本人的进攻,未必就会失败。历史不能假设,只是希望历史不要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