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山舰为什么在武汉

时间:2020-06-11编辑:罗生门橘子

1997年1月,在长江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山舰,正式打捞出水。从1986年湖北省文物部门提出打捞中山舰的动议开始,这艘名舰就一直备受牵挂:江苏省曾要求将中山舰送回南京陈列、广东省曾提出将中山舰“接回娘家”。而选址金口的提议,最终被正式采纳。于是,武汉成为中山舰的永久家园。

1997年1月4日,中山舰陈列选址金口。当天,湖北省打捞保护修复陈列中山舰领导小组宣布:经过专家反复论证,认为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是中山舰蒙难地,有许多与中山舰相关的遗址。中山舰陈列在金口,既符合“史以地近”的文物保护原则,又可避免运输障碍和巨额投资。

1986年,有专家学者提出将中山舰打捞出水的动议,一经提出,立刻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1988年3月,国家文物局认定了湖北省的申请,确定打捞工作由湖北省筹备、申请。同年5月,潜水小组进行了为期5天的江中探摸工作,得到了初步的数据资料。1994年,潜水员在沉船的艉部摸到“中山”两字,正式确认中山舰的身份。

打捞工作慎之又慎。经过多次探摸工作,1995年,湖北省组织了专家论证会,对多种打捞方式进行比较、筛选,确定采用“抬撬打捞法”,具体方案为先清除舰内泥沙,修补破洞,在中山舰两侧固定驳船,放下皮囊塞入船舱,通过高压气体填充增加浮力。

1996年11月,打捞工程正式启动。打捞期间,长江上游连降暴雨,金口江域水位是近20年同期最高,水速极快。江水混浊,水下几乎没有能见度,全靠潜水员的双手触摸。就这样完成定位、排沙、铺钢缆等工作。1月28日,中山舰出水,在场者无不激动落泪;2月16日,舰艉两侧嵌有“中山”二字的鎏金铜牌全部露出水面;2月21日,历时100天的打捞工程圆满完成。

整个打捞工作,清除舱内泥沙1400吨,潜水总人次达578次,水下作业时间超过1158小时。中山舰出水。开创了中国河内考古发掘第一例,为中国水下考古和打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出水后的中山舰被由拖轮和驳船兜着,缓缓起航,开抵湖北船厂。修复与保护工程的设计任务由中船重工集团总公司第701研究所承担。按国家文物局的批复的“整旧如旧,恢复原貌”原则,将“中山舰恢复到1925年前的状态,保留1938年沉没时的右舷弹孔”。

2008年5月,中山舰由专用浮船坞托载,从修复地出发,平稳送入中山舰博物馆舰体陈列厅。水路旱路约22公里长,中山舰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