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商鞅变法的核心是什么

时间:2020-06-05编辑:历史君

  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吏治”,一切都按“法”来。那时天下学术流派很多,为何只有秦国敢于实践?这并非是商鞅口才好能说动当时的秦孝公,而是对方已经有了一个想法的雏形,想壮大秦国实力。那时的秦国偏于西北一角,中原的几个大国还真没将其真正放于眼中。

  商鞅的这个“吏治”观点,从历史长远的发展角度看,是符合一个社会发展需求的,只是他更注重于刑律的残酷。也许在他看来,人性并非善良,不用这些刑律,没法治理好一个国家。所以,他颁布的法律中有“连坐”,这何尝不是一种惩罚性的刑律,一人有罪,整个家族都遭殃,而这条刑律一直用到清朝。

  他的这些规定颁布后,除了那位秦孝公的支持,从上到下几乎没人赞成,他后来为何遭遇“车裂”?他连太子老师的鼻子也敢割。“连坐”已经让大家心中不安,商鞅还鼓励大家“告密”,这可是有奖励的哦,就和那些上战场杀敌一样,犒赏颇丰。

  也许在商鞅看来,这样才能让大家“听话”,这样才能巩固君主的统治。商鞅变法其实是奖罚分明的,告密有奖,取敌人首级有奖,后来秦兵作战凶猛,和这个不无关系。而在内,严酷的刑罚在那,大家只能安稳干活,甚至将农民的户籍变成了终身制,不得经商,否则代价是妻女充为官奴。

  农民户籍制度的执行,若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商鞅此举具有很长远的眼光。就算是放到今日,粮食也是国家的根本,很多国家给农民发各种福利就是常态。但是在古时,农民的地位很不高,估计就算商鞅来一个什么“种粮有奖”,应该都没有什么人积极响应,不然他为何要出台法令,限制农民经商?

  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社会地位被提高,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在阶级分明的社会中,上层的人们是不希望看到阶层的流动,所以,商鞅的这条规定,是符合上层的意愿,但却害苦了农民。他们只能世代为耕,那时没有科举制度,农民只能靠着土地维持生计。

  商鞅做的所有一切,自然是为了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百姓在他眼中,不过就是为国家服务的一个群体。为了这种统治,他将生命看得很轻,这一点倒是包括所有人。商鞅估计就没有仔细想过,为何其他国家的国君不欣赏他的做法,在大部分民众心中,他们希望的是一个“仁义”的君主,而不是动辄杀戮的恶狠狠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