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罗亦农人生经历 怎样评价罗亦农?

时间:2019-04-12编辑:相形

省港大罢工爆发后,一直站在斗争最前列,多次起草传单以鼓动工人罢工斗志,并协助罢工委员会,妥善安排了进入广州二十多万香港罢工工人的食宿问题。同年10月,被中央调往北方区委党校主持工作。

罗亦农人生经历 怎样评价罗亦农?

1926年1月,出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为打破革命处于低潮的江浙地区的沉寂局面,决定在上海举行武装起义。事先,曾在区委机关内秘密举办六期党团、工会组织负责人训练班,培训骨干一百余人,并迅速恢复、扩大党组织,使全区党员人数由原来的1300人增至2500人,为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同年夏,为直接领导工人武装起义,根据中央军委和中央江浙区委决定,兼任上海军事委员会主任。随后,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两次领导上海工人举行起义,但均未成功。

1927年3月21日,与周恩来、赵世炎一道,再次举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胜利。

“四一二”政变后,奉命撤离上海,出任中共江西区执行委员会书记,随即,作为江西代表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委员。

1927年6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调任湖北省委书记。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

会后,主持制定了详细的“鄂南暴动计划”,燃起了工农武装暴动的烈火。同年9月,中共中央迁往上海后,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负责领导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安徽、陕西等省的工农革命暴动与党务工作。

1927年11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与周恩来、李维汉组成中央组织局,罗亦农出任主任,并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年底,离开武汉前往上海中央所在地工作。为筹备召开党的“六大”,负责起草了《党务问题》的报告,并与瞿秋白一起拟写《党纲草案》。

1928年元旦,罗亦农回上海同李文宜结婚后,主持中央组织局工作。

1928年4月15日,因霍家新、贺治华出卖,罗亦农在上海公共租界内戈登路望德里被租界巡捕逮捕,21日英勇就义于上海龙华,年仅26岁。

罗亦农人生经历 怎样评价罗亦农?

罗亦农成就贡献

罗亦农在中共江浙区委机关内秘密举办六期党团、工会组织负责人训练班;经过训练班的学习,培养了革命的骨干力量,并迅速扩大了党组织,党员人数由原来的1300人增至2500人,为日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5年春,罗亦农先后写了《中国第二次劳动大会之始末》、《“五一”纪念与农民》等一系列文章。他大力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现状,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这在党的建设、统战工作、群众工作,以及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等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实际的思想观点,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罗亦农应中共中央之召回国,负责组织和领导群众的反帝斗争;发动省港大罢工,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揭露帝国主义者的罪行,启发工人群众的觉悟。后与陈独秀、周恩来、赵世炎等一道,及时指挥发动上海工人总罢工,并随即转为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成功。

罗亦农的历史评价

1928年5月30日,党中央发表《悼罗亦农同志》专文称赞:“罗亦农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最英勇的战士。”指出:“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

1982年,李哲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回忆罗亦农:“亦农同志那高大的身影、爽朗的笑声,他那机警而沉静的神情、热情而幽默的性格,将永远地、深深地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2002年,罗亦农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称赞:“罗亦农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2009年,罗亦农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1年湖南省湘潭市委党史办原主任龙正才评价罗亦农:“罗亦农是富有激情的演说家和宣传家,他笔锋犀利,战斗性强,他的演说深入浅出,语句通俗易懂,语调充满热情,极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