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什么没有灭掉卫国?

时间:2018-10-15编辑:浮泊凉

可能有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实际上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却并没有被灭掉,那就是卫国。有一种最不靠谱的说法,为什么没有灭掉卫国,原因就是卫国太小,以至于秦始皇根本就把它给忘记了。这当然是很不可信的,就算再小也是一个国家。那么,为什么秦始皇没有灭卫国?这其中有什么更深层的图谋吗?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清楚,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后,其实并未将郡县制推广到所有的地方,而是在疆域内保留了一个小小的、半独立的卫国。关于秦始皇不灭卫国的原因,千百年来无外乎有以下三种解释:

第一种观点也是最为流行的说法是,秦国因为感激商鞅、吕不韦(都是卫国人)的功绩,才破例保留住他们的祖国。商鞅是战国最著名的变法家,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政策改革,将一个落后、衰落的秦国,塑造成头号军事强国;吕不韦则有扶立庄襄王、辅佐秦始皇的大功劳,坊间更是盛传吕不韦实乃嬴政生父。因感念二人的功绩而保存卫国,似乎顺理成章。

e8f81a1165f372b9cac342a9452ec24c.jpg

然而这种推断却有两处“致命伤”:一是忽视了秦国忘恩负义的本性,而这种本性又是一以贯之的(“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二是商鞅、吕不韦虽然有功于秦国,但最终却都因罪被杀或自杀,属于“国家敌人”,根本不值得秦国感恩,至于对卫国更不用提。所以“报恩说”属于明显的主观臆断,大错特错。

第二种观点认为,卫国多君子之士、世风纯正,让秦始皇不忍心将其吞灭。的确,卫国不绝如缕的存在了八百多年,期间经历过数次亡国的危险,之所以能奇迹般的挺过来,跟国中的贤士积极奔走不无关系,而这也是“卫多君子,其国无故”(见《史记·卫康叔世家》)这一论断的由来。

不过考虑到秦国和秦始皇的一贯作风,这种观点同样显得牵强。卫国尽管可以因“多君子”的缘故挺过之前的历次亡国风险,但并不代表这现象就能在秦国继续。更何况,卫国公室在史上以荒乱不堪著称,做出过恁多令人不齿的丑事,这样的国家即使拥有再多的君子,也没有理由不被灭亡。

6436aa5a54af07d22b062a71aca6f941.jpg

第三种观点认为,卫国面积太小,以至于被秦始皇忽略,忘记将它灭国。其实这种观点更是荒谬至极,根本不值一驳。因为卫国面积即使再小,它在版图上也是现实存在的,也必定会有人向秦始皇随时汇报相关情况,是否加以吞并全在前者的掌控中,所以忘记一说根本不可能。

既然以上三种论断都不符实际,那么卫国之所以能幸免,其中的原因,个人不揣冒昧的认为,很可能有以下两点:

一、卫国早已是秦国的附庸,在事实上已经亡国。战国后期各大国争霸,处在夹缝中的卫国日渐衰弱,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濮阳城这个“弹丸之地”。等到公元前254年时,魏国凭借武力杀死卫怀君、扶立元君时,卫国已经失去独立国家的地位,彻底沦为附庸。

13年后,秦国攻取濮阳城,再度把卫元君迁到野王城,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至此,卫国由魏国的附庸,转变成为秦国的附庸,在事实上已经亡国。既然如此,就不存在再度吞并的行动,如果秦国不想保留卫国,只需一纸诏书废黜卫国国君的职位即可,这也是卫国正式灭亡时,史书用“废”字而不是用“灭”字的缘故。

e8552718de71be146a1d42ea05bb9737.jpg

二、保留卫国作为“样板”,以形式上宣示对百越地区的统治权。秦始皇要征服的目标绝不仅限于山东六国,还有百越地区。“百越”是对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所有少数民族的总称,其分布的地理范围从江苏南部开始,向东向南一直到越南北部。这个地区基本特点是多部族、地域广、开化晚,即使派兵征服,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统治。

所以秦始皇在征服上述地区后,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便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将各部族首领都封为“君”,让他们以附庸的形式,在保持半独立地位的情况下效忠于秦国,并逐渐向郡县制过渡(“闽越王无诸及越王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邹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见《史记·东越列传》)。

而为了证明各“君”治下的地区也是帝国疆域,皇帝对“君”有绝对的宗主权,那么有必要在中原树立起一个“样板”,这个中选的对象,恰好就是卫国。所以从这种考量出发,秦国之所以保留卫国,是有其深意的。

就这样,被秦国当做的“样板”的附庸国卫,成功地熬过了秦始皇时期,在六国灭亡的大背景下又存续了12年时间,直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其国君才被废为庶人。至此,立国超过八百年的卫国正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