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东路事件始末 中东路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时间:2018-10-15编辑:文二

1928年11月东北“易帜”,张学良放弃东三省自治,打青天白日旗,归服国民政府,全国统一。张学良的义举,受到了全国上下一致赞扬,被举为民族英雄。

他年少气盛,在对外方面也想大显身手,决定强行收回中东路。蒋介石对张学良大力支持,东北遂成为推行革命外交的试验场。

一、中东路事件背景

中东路是沙皇俄国与清政府订约“合办”的,中国出土地和500万两库平银。中方实际上没有管理铁路的实权。这就是说,该路被苏联控制。

cdd318774bd2b5c549a03c1e8cc5f473.jpg

张学良决定血拼苏联,于1929年7月5日由沈阳赴北平谒见蒋介石,向蒋详陈易帜以来东北外交、军政、党部诸问题。张学良与蒋介石讨论中东路问题。

9日蒋介石、阎锡山、张学良在北平西山举行正式会议,确定东北责成张学良负责。张学良说:东北外交,对苏应取强硬态度。

具体办法与王正廷商定7月10日上午,张学良与蒋介石和王正廷商定最后行动方案,蒋介石拍板定音:武力接管中东路,防止'赤化',甚至与苏断交,在所不惜,一旦中苏开战,中央可出兵十万,拨几百万元军费。

得到蒋介石的绝对支持,张学良便下令武力夺取中东路。

其实蒋介石说出兵、出钱并非认为苏联真的要打,而是想乘机进军东北,牢牢地掌控东北这块地盘。张学良也认为苏联不会动武,看穿了蒋介石要派兵的用心,委婉谢绝。

二、中东路事件过程

1929年7月下旬开始,边境一线已经冲突频繁。8月6日,苏联建立了远东特别集团军,以布柳赫尔为司令。此人曾来华担任军事顾问,给蒋中正等人留下良好印象。在苏军中,布柳赫尔自内战时代起就有名将的地位,获得过第一枚红旗勋章。

远东苏军兵力从3个步兵师增加为5个,总兵力约4万人(用于战斗的为18521人),并得到外蒙军支持8。就在《苏俄有不能战者四》发表第二天的8月16日,苏方发动大规模进攻。

苏军先后攻击了满洲里、绥芬河、同江三个方向。奉军连遭打击,但张学良不肯屈服。苏军在调整部署后,在满洲里—扎赉诺尔方向集结了8000余步骑兵,88门火炮,9辆坦克和32架飞机,并由外蒙骑兵万余人配合。

85b37ad23d3dc4374f21b0e28bbe8955.jpg

张学良的FT-17和苏联的MC-1都有部署在中东路前线,并不断得到支援,至少增加第21和第35师和若干内务部部队。可以肯定的是特别远东军兵力最高峰不少于8万人。当面奉军主要为第15、17旅,据俄方资料共有15000人。日方判断则为12600人。

中国地方文史资料记载,仅梁忠甲的第15旅就有万人(日方记录为6300人)。但中国军队仅有25门火炮和34个掷弹筒。

11月17日,苏军以骑兵迂回满洲里后方交通线上的扎赉诺尔。奉军第17旅全军覆没,旅长韩光第中将战死。苏联人随后又占领了满洲里和海拉尔。奉军第15旅全军覆没,旅长梁忠甲中将以及大量士兵被俘。

经此一败,奉军遭受重大损失。仅在满洲里—扎赉诺尔方向,就有8000人被俘,战死并被苏方收埋的奉军尸体多达1035具(一说1500),重伤1000人。另据日方观察,有1800名奉军擅自逃离战场。苏军损失较小,伤亡812人(死亡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

三、中东路事件结果及影响

作为战败的结果,张学良被迫在12月22日与苏联签订了《伯力会议议定书》,中东路因此恢复到冲突前状态。苏军则撤离占领地区。用顾惟钧的话说:少帅过于自信的对俄政策,导致了在伯力城接受哀的美敦书。

张学良未能收回中东路主权,反而招来了新的窥伺者。日本人曾在1928年底向张的特使表示,愿意帮助他防备苏联。而在事件爆发后,日本报纸却充斥着对中国幸灾乐祸的声音。日本陆军,尤其是关东军,则有了一个直接探查中俄两个对手实力的机会。

55eb7f46499b5291fe60d2f02e25be3e.jpg

中东路事件爆发后,日本关东军司令畑英太郎大将一方面不准中国武装部队经由南满铁路北运,另一方面命令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等组织“参谋旅行”。

由于中国军队的表现不佳。石原莞尔奉命起草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狂妄的宣称,对付张学良,都用不到真剑,只要用竹刀挥舞一下,就能把他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