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习近平基层事迹有哪些?

时间:2018-02-01编辑:历史狂流

“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阔别多年的梁家河,向乡亲们如是感慨,打动亿万国人。

7个月后,习近平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市发表的一次演讲中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后来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这里劳动、生活了7年。这个曾经不通车、不通电的陕北小山村,如今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梁家河村的幸福与奋斗,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打破“沼气不过秦岭”的断言

铁业社只是梁家河当年众多“从无到有”创举中的一个,最让梁家河人提气的还是,时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带领群众,克服重重困难,1975年修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断言。

走进这个“缩影”,记忆的闸门打开,每个人都会触摸到自己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那时候,田,大都在山上,交通可不是基本靠走,全是靠走。村部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到文安驿公社10多里路,就一条羊肠山道,得走一个来小时。”梁家河村老支书石春阳给记者当起讲解员。

梁家河村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贫瘠,水源缺乏。有史以来,这里的居民靠天吃饭,小麦、土豆、糜子等耐旱作物的种植勉强维持生存。

如今,自来水都通到窑洞里来了。村民的饮用水源主要还是当年打的“知青井”。

在此之前,梁家河吃水困难,在河边挖个渗水坑取水,水质不好,也不卫生。

“知青井”旁,一块上书“饮水思源”四字的石碑矗立;村口的“知青淤地坝”,至今仍是梁家河最肥沃的一方良田……

1975年10月接任梁家河村支书的石春阳,对村里大事小情如数家珍:“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都吃上白馍馍;1988年,村里通了电,村民更多知道了山外的世界;2000年,全村一次性退耕还林1532亩,村民不再上山种田,改为种树……”

从前“掏个坡坡,吃个窝窝”的黄土高原贫困村在最近40年里加速改变:通电、通路、建水塔、退耕还林……村民们近年来还种苹果、办养殖合作社、建旅游公司,2017年人均收入就超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