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基督教跟突厥族的关系

时间:2018-01-19编辑:梓岚

公元1世纪,饱受外族蹂躏的犹太人又沦为了罗马的奴隶,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救世主的拯救,于是基督教应运而生。

天堂的灵光映照着两千多年前犹太小城伯利恒的一间马棚,木匠约瑟的妻子玛利亚在这里生下了耶稣。这一天是12月25日,从此这个日子有了另一个名字叫圣诞节;这一年,被基督教作为公元元年。耶稣长大后,为拯救人类四处游说,触怒了统治集团,被罗马总督本提乌斯·彼拉多以“想当犹太人王”的罪名钉死在了十字架上。

据传教士讲,耶稣死后三天又复活升天了,而且更好地担当起了拯救人类的重任。救世主的降临,使绝望中的人们有了精神依托,于是这种宗教从巴勒斯坦地区向地中海沿岸迅速传播开来。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基督”,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基督教--这个把伟大寓于谦卑之中的宗教,给人们一个上帝父亲,一个基督兄长,一种带来人心平等的道德。

在那个君臣观念根深蒂固的封建时代,耶稣基督的教导无异于晴天霹雳:一个人贫穷或者富裕,卑贱或者高贵,是主人还是奴隶,是思想家还是小孩子,这并不重要,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孩子。上帝如同慈爱的父亲,他的爱是无限的;没有哪个人在他面前是无罪的,但是上帝怜悯有罪的人;问题不在于公正,而在于仁慈。

耶稣的圣言让基督徒们震惊了,他们开始一遍一遍重复《马太福音》中耶稣的话:天国就要到来了,凡是虚心的人都是幸福的,天国将属于他们;凡是和睦的人都是幸福的,他们将是上帝的儿子;凡是被辱骂、被欺凌的人都是幸福的,他们死后会上天堂并得到赏赐;凡是仇恨别人的人,一定要受到上帝的审判……要爱自己的仇敌,恨你们的,你们要待他好;诅咒你们的,你们要为他祝福;有人打你的右脸,你就把左脸再送给他打;有人抢你的外衣,你就再把内衣送给他;有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路;有求于你的,你就给予他;有人拿走你的东西,你就别要求他归还……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于是,在痛苦中挣扎的穷人和享受不到民主的平民感觉到了某种空前的恩惠,这种恩惠比公理更重要,它是令人愉快的消息,这消息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福音”。

基督徒们再也不愿意敬奉罗马皇帝像,皇帝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罗马皇帝对基督教进行了残酷镇压。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基督教一直存在,但对基督教怀有恶感的皇帝一代一代地死去了。渐渐地,包括罗马皇帝在内的各国皇帝都为基督教的顽强生命力所折服,并觉得基督教劝人忍受苦难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便纷纷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兴建了大量的修道院,赠给教会大量的地产。

最著名的捐赠发生在公元756年,当时法兰克国王丕平为酬谢罗马教皇助他登上王位,将新夺取的意大利中部大片土地捐赠给教皇,史称“丕平赠土”。从此,教皇有了土地、臣民、军队、赋税,有滋有味地做起了既有精神,又有物质的“皇帝”,历史上也多了一个新名词“教皇国”。欧洲的政治纠纷、军事争夺、王室更替甚至科学研究、思想理论,教皇都要干预,直到为新国王行加冕礼。

从此,教会大得可怕、富得气喘、肥得流油。基督徒们不再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私自聚会,而是在华丽的教堂里公开传教。

基督教从追逐物欲的第一天起就逐渐丧失了感召力,到后来就不得不借助刀剑和火刑加以维持了。英国的神学博士培根因为首次提出光是由七色组成,大地是个圆球,被教会判处终身监禁。意大利的牧师布鲁诺因为坚信并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教会活活烧死。以比萨斜塔试验而闻名于世的伽利略,用自己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转动的新星和远方月亮上连绵的山脉,道出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原理,从根本上动摇了教会“地球静止不动,是宇宙中心”的理论,将上帝的世界捅了个大大的窟窿,因此被教会押解到罗马,连续三个月昼夜不停地施以酷刑,逼着他在“今后不再宣扬地动邪说”的宣言上签字,并将他终身监禁在一个幽深的教堂里。直到公元1980年,教会才为伽利略平反。

教会的武器除了刑罚,还有军队。十字军作为中世纪教会讨伐异己的“神圣”武装,不仅把矛头指向阿拉伯的穆斯林,还负责屠杀欧洲各地敢于用异端起义寻求恢复基督教原始教义的人们。一次次的十字军东征,都以在异教徒的土地上双方留下成片的尸体而告终。公元13世纪,他们占有了欧洲大陆耕地中的绝大部分,代替罗马帝国成为西方世界的收税官,教皇、主教成了最富有的人。

到了公元16世纪初,教会竟然贪婪到不择手段的地步。教皇为了敛聚更多的钱财,竟然想出了一种叫做“赎罪券”的名堂,宣扬人们只要购买了赎罪券,就可以得到教皇的赐福,免于上帝的惩罚。还说只要买者的钱落入钱柜,“叮当”一响,死人的灵魂即刻飞升天堂。

一个极端荒谬的时代必定会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甚至有点矫枉过正的革新,这一浅显的道理恰恰又是历史演进的不二法则。理论家和改革家相继走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德意志维滕贝格大学神学讲师马丁·路德第一个站了出来,于公元1517年10月31日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教堂大门上。他公开质问,如果出售赎罪券是为了修建教堂和拯救人们的灵魂,而不是为了金钱,那么教皇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为什么不用他的钱来建造,而非要花贫穷、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他郑重指出,只要信仰耶稣基督,灵魂就可以得到拯救,不必通过教士主持的宗教仪式和教会的帮助,洗礼和圣体圣事是唯一值得保留的仪式,炼狱是不存在的,教士可以结婚,宗教权威应从属于世俗权威。#p#分页标题#e#

宣言书一出,公众对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抗议逐渐演变成西方基督教会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出于避免大规模财富外流的意图,马丁·路德的行动获得了日耳曼诸侯和统治者的支持,使得宗教改革运动渐渐引发了一场德意志人反对教皇的更为微妙的政治革命,并进一步使宗教革命运动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了受本地封建主支持、不受教皇管辖的新教派--新教。

至此,基督教分成了公教西派教会的自称,即天主教。公元1870年,意大利将教皇赶到了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1929年,墨索里尼与教廷通过签订条约确立了梵蒂冈的独立地位。正教东派教会的自称,即东正教。公元11世纪,基督教会分别以讲拉丁语的罗马和讲希腊语的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两者教义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天主教以罗马教皇为最高领袖,各国主教皆需听命于教皇;君士坦丁堡主教名义上是东正教首领,但各国主教相对独立地听命于本国国王。东正教除主教外,一般神职人员可以结婚。新教三派,这种一分为三的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

奥斯曼帝国成立时的基督教世界,已经经历了一次分裂,基督教势力已是午后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