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筷子为什么叫“筷子”?啥人最早叫“筷子”?

时间:2017-03-23编辑:历史狂流

中国人是何时开始使用筷子的?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便开始使用筷子了。那么什么人首次叫筷子的呢?下面,小编就详细的和大家聊聊筷子的事。

筷子的叫法多多。早期,人们并不把筷子叫“筷子”子,在古代比较主流的称谓有三个,一个叫“箸”,一个叫“X”(造字:“箸”下“者”换成“夹”)、“Y”(造字:“箸”下面的“者”换成“助”)。如果用木头制成的,又写作“Z”(造字:“木”旁“夹”)。其中以“箸”和“X”流行较早,“Y”在魏晋使用较多,如顾野王《玉篇》称,“箸者,X也,饭具也”;隋唐以后的正式说法多称为“箸”。

X、Y两字,会意与形声兼有。其字义反映相当直接,就是夹食物、帮助吃饭的东西。这东西在古人眼里并不一般,《说文解字》中称,“箸,饭攲也。”攲在古人眼里是一种奇巧之物,不要西方人觉得中国的筷子不可思异了,就是古代中国人自己也觉得筷子的发明很绝。

至于现在流行的“筷子”叫法,只是明代以后的文献中才较多出现,开始叫“快儿”、“快子”。被引用较多的说法,是陆容《菽园杂记》中有关时俗的记载。时水上行舟之家讲究避讳,以吴中(今苏州)一带为甚,如忌讳“翻”、“住”等字眼,于是称“幡布”为“抹布”,“箸”为“快儿”。

明人李豫亨在《推篷寐语》中则是另一种说法,船家将“箸”称为“快子”,并不是“箸”与“住”谐音,而是“箸”与“滞”谐音。“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船家取意行舟快如飞,久儿久之便喊开了,“快子”按文字学规律,渐变成了“筷子”。

特殊的筷子除了可以吃饭,还能防食物中毒,避免被人下药。

筷子主要是用竹子和木材做的,后来比较讲究了,便用了种种高档、珍贵材料做筷子。如“象牙筷子”,在上古商代时即已使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一说。

从考古出土来看,古代筷子的品种十分丰富。除了竹木筷外,还有兽骨筷、玉石筷、金属筷,其中以金属筷子为多,如金筷、银筷、铜筷、铁筷、铅筷,等等。银筷被古人赋予验测食品安全内容。古人称为,银筷能测出食物中是否掺毒。

较早出现筷子验毒说法,见于《飞燕外传》,此书记述汉成帝刘骜,与皇后赵飞燕淫乱之事,旧本题汉伶元撰,其中有“文犀辟毒箸二双”的文字。

所谓“文犀辟毒箸”,即是用犀牛角做成的筷子,这种筷子能解毒。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犀”条有这样说法,“犀角,犀之精灵所聚,足阳明药也”,所以“犀角能解一切诸毒”。

犀角是一味中药,但用之做成的筷子能“辟毒”,未试过,可能不靠谱,银筷子被常用是事实。古人认为“银能验毒”,宋代法医名著《洗冤集录》中,便有用“银针验尸”的做法。明清时代人尤其相信银筷子验毒灵验一说,《本草纲目》“生银”条称,“今人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中毒死者,亦以银物试探之。”

银验毒在明清人的实际生活中应该确实存在的,《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凤姐吃饭时便对乡下来的刘佬佬说,“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银筷子更为古人青睐。不过,在清朝御房,给皇帝供食时所用验毒工具不再是银筷子,而改用“银板”,或直接用银盘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