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历史上他们的死还是个谜

时间:2017-03-13编辑:梓岚

历史上有很多人的死因到如今仍然是一个谜团。比如本文这四位的死因。

1、李自成生死之谜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他家境贫寒,但有勇有谋,大仁大义。他当过驿卒,当过边兵,最终加入了反明的农人起义军,南征北战,不断强大,几十万大军所向无敌,总算推翻了政治腐败、经济溃散、岌岌可危的明王朝。但因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蛊惑清军入关,李自成领兵退出北京,转战河南、陕西、湖北等地,最终不知所终。 有人说李自成在九宫山罹难。 《明史》的结论是, 自成已死,尸朽莫辨。它的依据是,其时追击李自成的清朝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给朝廷的陈述说,李自成兵尽力尽,仅带亲信20人,窜入九宫山中,被乡民围困,无法脱逃,自缢而死。他派人前去验尸,而尸身现已腐朽,无法辨认了。

还有一个依据是,南明王朝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何腾蛟给唐王的陈述称,他的部众已将李自成斩于九宫山下,只是丢了首级。 可是,这个“罹难”说却难以令人信任。由于李自成雄才大略,勇猛十分,一直是官府的死敌。无疑,他是清王朝或南明王朝统治者心目中的大患,他的存亡肯定是其时的重大事件。而阿济格陈述中说是“尸朽莫辨”,纯属虚浮不实,清王朝怎能信任?何腾蛟的陈述简直即是马后一炮,谎报战功,南明王朝也不会信任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退居湖湘时,他的手下还有40余万戎马,驻九宫山一带最少也有数万人,说他仅带20名亲信与现实显着不符。何况,假如李自成真的被杀,他的几十万大军岂能善罢甘休?

九宫山能安静吗?但是,现实上,其时九宫山很安静,那几十万大军也很安静。 那么,为何有“罹难”说,并且在民间广泛撒播?据估测,这是李自成与其部下放的烟幕弹,一个缓兵之计。一方面,扬言李自成已死,能够消除南明王朝对这支大军的敌意,下一步也许联合抗清;另一方面,使清王朝以为,心腹之患已除,放松警觉,一旦时机成熟,李自成可重整旗鼓。

也有人说李自成在夹山寺隐居。 听说,清朝初年,行将就任的云南同知张琼伯在到差途中,游访石门夹山寺,与寺中方丈谈古论今,较为投合,相见恨晚,视为知己。几年后,他又重访夹山寺,方丈已死。吊唁当中,方丈的学徒通知他:那方丈即是威震天下的闯王李自成。在九宫山替死的是他的部将孙某。 乾隆初年,澧州知州何某亲赴夹山寺查询李自成的下落,在寺中他亲眼见过一幅李自成的画像,据称,叫“奉天玉和尚”。

1981年,在石门夹山寺发现了奉天玉大和尚墓。据考察,在一个瓷坛中盛的遗骨,与李自成身段附近。墓中陪葬物与李自成家园陕西米脂县的风俗相同。 但这一说法仍有不一样意见。 有人说,奉天玉大和尚墓等的发现,只能阐明石门夹山寺的确有奉天玉大和尚这自己,并不能证实奉天玉大和尚即是李自成。又有人说,李自成生前左眼曾受箭伤失明,但李自成画像却双目炯炯有神,以此证实,奉天玉不是李自成。因此,李自成隐居于夹山寺一说,也成不了结论。李自成的存亡之谜至今仍变成史学家讨论不休的事。

2、朱允炆生死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身后,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抵挡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终。尔后,有关惠帝现已出逃的风闻颇多,明成祖对此老是不放心,这件事也简直变成他的一块心病。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桩争讼不决的前史悬案。归纳各家说法,主要有“焚死”说和“流亡”说两种。

一种说法以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交战,燕王取得全胜,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戎行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与此同时,建文帝所运用的宝玺也毫无踪影。《太宗实录》卷九记载:“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公然,如果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仁宗朱高炽御制长陵后碑也说,建文帝殁后,成祖备以皇帝礼仪殓葬。

成祖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放火自杀。可是,宦官在火后余烬中屡次查找,只找到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燕王为让全国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坟墓在什么地方,无人可知。明末崇祯帝就曾说过: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另一种说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想自杀,但被说服,出家了,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明成祖身后,他又回到京城,身后葬于京郊西山。朱棣登位后,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对他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而屡次派亲信大臣处处拜访。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伴随官员中,有不少锦衣卫兵,这明显就是用于私自察访建文帝的。

明成祖曾向全国寺院公布《僧道度牒疏》,将一切和尚名册重新整理,对和尚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还派人以寻访仙人张肮脏为名处处查找,触及大江南北,前后共20余年。民间传言中,在许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踪影与传说。有的说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直到现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为开山祖师。也有现代专家以为,当年建文帝逃跑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接着藏匿于穹窿山皇驾庵,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在此病亡,埋于庵后小山坡上。至于建文帝的下落究竟怎么,以上两种说法都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3、杨贵妃生死之谜

杨贵妃是我国众所周知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终身曾触发许多骚客文人的才思,为之吟诗作赋。但是,这位国色天香的美人终究归宿怎么呢?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亡,潼关失守,盛唐皇帝唐玄宗难堪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但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叙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妃的终究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问。

一种观点以为,杨玉环或许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以后,以“后患仍存”为由,强烈要求赐杨玉环一死,唐玄宗无法,与贵妃诀别后只得命令。杨贵妃“遂缢死于佛室”。

也有人以为,杨贵妃也也许死于乱军当中,这可从一些唐诗中的描绘看出。杜牧的“喧呼马嵬血,凋谢羽林枪”、张佑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的“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许多诗句,都以为杨贵妃被乱军杀死于马嵬驿,而不是被逼迫上吊而死。一些人称,杨贵妃之死存在别的的也许,比方有人说她实际上是吞金而死。

这种说法刘禹锡所作的《马嵬行》一诗中出现过。还有一种说法中说杨贵妃没有死,而是被贬庶人,并被下放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自己以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蕴含着另一种意思。还有一种说法以为,杨贵妃终究流亡到日本。

1984年出书的《文明译丛》第五期,张廉译自日本《我国传来的故事》一文说,其时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为贵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心腹护卫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邻近扬帆出海,经海上流浪,辗转来到日本久谷町久,终究在日本安度晚年。但其生死状况终究怎么,至今仍令人难解。

4、川岛芳子生死之谜

川岛芳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汉奸走狗,作为满清皇室的格格她却一心为日本人效力,多次窃取中方情报,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卖国罪和汉奸罪被处以死刑,然而在她死亡的事情上却一直笼罩着一层疑云,川岛芳子有没有死一直以来都让人争论不休。

据说,在川岛芳子行刑后没几天,就有一个叫刘凤珍的女子报案,称自己的姐姐是川岛芳子的替死鬼,说她的姐姐在监狱得了很重的病,眼看就要不行了,所以就以十根金条的价格卖了作为川岛芳子的替死鬼现在已经有着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川岛芳子没有死,还一直在长春活了数十年。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不管川岛芳子的生死之谜多么的骇人听闻,都无法掩盖她早在1948年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