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行政区划之陕西是怎么来的?

时间:2017-02-20编辑:梓岚

仔细斟酌中国的行政区划会发现,中国的省份很多都是成对的。比如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界。

还有几个带有方位词的省份,如西藏、云南、海南、陕西。西藏源于西部藏族,云南源于彩云之南,海南源于海南岛,这三个边陲省份名称是相对于整个中国版图而言的,故无对应省份。那么,内陆省份陕西呢?

说陕西,首先必须要弄清楚“陕”是什么意思。《说文》云:“陕,隘也”。隘,有两个意思,一是形容词,指狭窄;二是名词,指险要不易通行之地。那么,陕西这一称谓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呢?这就要上溯到西周初期。

周武王伐纣后,以周代商,定都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随即分封天下,以齐、鲁、燕三个诸侯国震慑东方,同时优待殷商宗室、遗民。对于原来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武王分成卫、墉、邶三部分,分别由弟弟管叔、蔡叔、霍叔负责监管,史称“三监”。经过周密安排,西周的政权稳定了下来。

好景不长,武王没过几年就病死了,儿子成王即位。因成王年轻,便由叔叔周公摄政。周公独掌大权,他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非常不满,甚至发布流言蜚语,并勾结纣王之子武庚禄父造反叛周。受成王之命,周公率领大军平灭“三监”。后来,周公在洛邑(今河南洛阳)新建陪都,以加强对东方的统治。

这样一来,西周就有了两个都城,一是西都镐京,二是东都洛邑。为了加以区分,史学界将原来的都城称为“宗周”,把新建的都城称为“成周”。其实,营建“成周”原本是武王的意思,可惜事未竟,身先死。周公继承武王遗志,最终建成。“成周”竣工后,成王莅临,举行盛大祀典,返“宗周”时命周公留守。

西有“宗周”,东有“成周”,西周出现了两个政治中心。为了便于统治,成王宣布,“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史记》),把西周版图暂时划为两部分,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分陕而治”。当时,为了敲定界限,周公和召公还在“陕“这个地方立起了高达三米半的界石,即“分陕石柱”。

那么,陕指的是什么地方呢?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的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又称陕陌,这里就是“陕”的原点。《括地志》云:陕塬在陕县的西南,西周“分陕从原为界”。陕县,处于崤山山岭的环抱之中,“据关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先得者强,后至者败,自古及今,不能易也”(《读史方舆纪要》),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间的咽喉所在,既狭窄,又险要,固以“陕”为名。

应该说,“陕”这个称谓自古有之,只是自西周开始出了名。“分陕而治”几年后,周公还政于成王,西周“分陕而治”的格局消失,但陕塬以西地区却被后人称为“陕西”,陕塬以东地区则称“陕东”。随着历史的发展,“陕东”渐渐成为类似于江东、关东的泛泛之称,而陕西这个称谓却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