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万历当政时期为何海倭外敌不敢来犯?

时间:2017-02-09编辑:梓岚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面对外族侵略者,态度各有不同。汉唐外族和亲,用美女换取和平。宋朝经济发达,用金钱换取和平。

说到那样的外交国防,的确是让人憋屈的。

两宋的教训令明朝万历初年的执政者、首辅大臣张居正刻骨铭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国国防?张居正将给出超越先人的答案。

纵观万历初年的外部形势,可以用四面受敌来形容。

首先是北虏南倭。纵览中国历史,凡是建立中原王朝皇帝,登基后经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总有外敌与中原王朝并存。这些外敌大多从陆地而来——大多为与中原接壤的草原游牧部落。大明王朝也遇到了同样问题,退居北漠的蒙元残存势力依然是一大劲敌,但除此之外,情况有些不同——一部分外敌从海上而来。其中,来自日本的“倭寇”骚扰最早最频繁。

除了北虏南倭,还有东北女真和西南土著之敌。他们磨刀霍霍、不断生事。

四面受敌的大明,形势堪忧,而张居正却胸有成竹,他要以当年诸葛亮为榜样,安居平四路。

对于外敌,张居正有个著名方针,就叫“排骨加大棒”,原话是这样的“夷狄之性岂有常哉!吾制虏机宜何如耳?犬摇尾乞怜,可投之以骨。如其狂噬,则大杖加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敌贪婪,没有定性,所以我们对他们就应该随机应变,两手准备。不妨把他们视为一条狗,听话摇尾巴时,就给他骨头啃;乱叫乱咬,就拿大棒打。

一言以蔽之:排骨加大棒,软硬兼施。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诸如面对蒙古的频繁内犯,他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武备,富国强兵,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防卫能力;另一方面采取通贡羁縻的手段达成明蒙和解。

什么是羁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拉拢控制。

在张居正的支持下,明朝册封蒙古俺答为顺义王,颁布敕书,顺利实现了封贡的关系。俺答封贡的实现,标志着张居正“外示羁縻,内修战守”方针的初步实现。张居正很清醒,暂时的停战,并不是永久的和平,绝不能把北边的边防完全寄托于封贡,还必须整饬军备,加强北边防御,做到有备无患。因此,张居正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北边防御。

在俺答被封为顺义王后,另一部落土蛮汗也想封贡,但是遭到明朝的拒绝,遂频繁内犯。针对如此形势,张居正则主张坚决抵抗,毫不妥协。对于土蛮的侵边,明朝集中兵力,并力堵截,相互策应,所以土蛮入犯明边多以失败告终,于是出现了“东虏屡寇边境,久未得利”的局面。 “东制西怀”的策略在当时是相当成功的。

显然,这是通过骨子里的强硬实现。

虽然张居正也给外邻一些好处,但与两宋的做法截然不同。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给你排骨还是大棒,看你的表现,由我不由你。这种外交,表面是友好,而实际上是以拥有打、且必胜的实力为后盾的。

这就是张居正对外摆出的“尊王攘夷”大国姿态。万历新政虽没引得万国来朝,疆域大阔,但也没有丧失一片国土,至少博得周边国家部落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