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名字会起错 外号不会错

时间:2017-02-21编辑:梓岚

古龙说:“一个人的名字也许会起错,但外号却是绝不会起错的。”这话如果放在古代官场,那真是准确无比。看了他们的外号,你就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了。

1、唐朝有个翰林学士名叫李程,当时翰林院有规定,阳光照到墙上第五块砖时,所有人就要打卡上班。但是,这位李程为人散漫,是个标准的起床困难户,每天总是等到阳光照到第八块砖,才慢吞吞地来报到,当时的人都叫他“八砖学士”。

2、武则天执政时,孙彦高担任定州刺史。有一年,定州被突厥军队包围,敌人攻入城中以后,孙彦高连忙躲进家里的柜子里,并命令奴仆:“拿好钥匙,敌人若来讨取,千万不要交给他们。”后来,此事传开了,人们讥刺他是“柜中刺史”。

3、宋朝的王珪官居相位,但什么事都不爱管,实在要开口议政,他便请示皇帝。每次上殿面圣,只说“取圣旨”;听取皇帝指示后,就说“领圣旨”;回到府邸后,对部下们就说“得圣旨”。总之,事事依圣旨而行,人称为“三旨相公”。

4、韩忠彦和曾布,都在宋徽宗手下做高官。话说韩忠彦身材高大魁梧,而曾布却身形矮小。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俩一同出镜的频率很高,这一高一矮并列在一起,形成了最萌身高差。于是, 好事者脑洞大开,“龟鹤宰相”的冠名不胫而走。

5、李邦彦位高权重,地位仅次于蔡京。小李虽然是高富帅,却喜欢写淫词艳曲,蹴鞠功夫更是了得,简直是大宋C罗。他自言人生三大理想是“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做人这么浪,于是,首都人民就称他为“浪子宰相”了。

6、还是宋朝,丁大全、陈大方、胡大昌担任谏官。作为谏官,你们倒是主持正义、论劾贪官污吏啊,可这三个人哪敢呐!他们只想着明哲保身,不惹事才是大事。于是,人们给他们名字那个“大”字之上都加了一点,人送绰号“三不吠犬”。

7、南宋的京洛招抚使郭倪,一向自比诸葛亮,扇子上题诗都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后来宋军北伐,郭倪被金兵打的稀里哗啦,哥们自此每天痛哭流涕。人们都说,您不是当世诸葛亮吗?整天哭哭啼啼就成“带汁诸葛亮”。

8、嘉靖皇帝爱服丹药,梦想长生不老。有个叫顾可学的人,就动起了歪脑筋,他取童男童女的小便,大火小火熬成丹药,进献给了嘉靖。后来,顾可学官至礼部尚书,外界纷纷传言:“千场万场尿,换得一尚书”,他也被称为“炼尿尚书”。

9、朱由崧稀里糊涂做了南明皇帝,明王朝都火烧眉毛了,他还在号召全城人民抓蛤蟆。无独有偶,此时执掌朝政的大学士马士英,每天也以斗蟋蟀为乐。你看这君臣二人吧,一个是“蛤蟆天子”,一个是“蟋蟀相公”,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10、军阀王怀庆与马桶关系非凡,无论何地,没枪可以,没马桶不行,一具漆红烫金写着“王”字的马桶不离左右。办公桌后面放的是马桶,办公就在马桶上。行军打仗,也得一个班左右的人马抬着马桶随行。所以,时人送绰号“马桶将军”。

这些古人的外号还真雷人,看来古代的老百姓和今人一样,嘲讽技能也是满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