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古代礼仪:坐、跪、长跪、避席、投刺分别指什么

时间:2020-02-17编辑:果果

坐,是人体态势的一种,泛指将臀部依靠在可以支持身体重量的物体上、用臀部来代替两脚着力的姿势,当今一般指将臀部放在椅、凳之类的坐具上,古时因为没有椅子,人们坐的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在正式的场合是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这种方式腿部受到的压迫很严重,日常生活中并不全都如此,只是因为其姿势较为美观,而成为一种表示庄重的正坐。跪的姿势是两膝着地或着席,直身,臀部不着脚跟,是一种对地位高者表示尊敬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在有急要之事或谢罪之时,也会采取跪的方式,有时单膝着地也称之为跪。长跪是跪的一种最为郑重的方式,特点是挺身直立,用膝盖和脚趾来支持身体,拜跪时习惯上以先下右膝为礼。

什么是“避席”

避席,是古代的一种表示尊敬的行为,古时没有椅子,人们席地而坐,在需要的时刻离开席子站立一边,也就是避席。《孝经》中记载了曾子在听孔子讲课的时候接到提问即避席而立的故事,颇为传诵,引为美谈。避席最初只是个别行为,后来则为人效仿,成为社会上通行的一种礼节。魏晋时期,椅子由少数民族传入中原,人们逐渐不再习惯于坐在席子上,避席之礼也就无从谈起,但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新的“避席”方式,当今通常的离座起立以表敬意的礼节也就是古代避席之礼的转化。

“投刺”是什么意思?

刺,指的是古时所用的一种写有姓名的简牍,相当于现在的名片,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说:“古者削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世以纸书,谓之名帖。”投刺也就是将写有自己名字的刺或名帖投递给想要求见的人,以期对自己事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唐代之后,投刺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习,而刺的形制也多了起来,因为主人身份的差异和传达目的的不同等都有着各自的区分,例如,位尊者(如亲王)可以使用红色的名帖,向别人传达丧事的时候要在名帖的四周卷上黑框。古代的刺或名帖都是亲笔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