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的精彩故事

时间:2019-10-14编辑:吴飞

《三国演义》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在我国家喻户晓。它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故事简介_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概括_中国历史网

这段历史中,政治事件风云变幻,战争场面惊心动魄,谋士如云,猛将如云。《三国演义》曲折紧张,舒展自如的情节发展尤以吸引读者。本文就《三国演义》中“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展开分析论证。旨在进一步了解人物,感知社会,认识历史,借鉴历史。

小说书中在这一回开始交代孙策在袁术帐下做事,见袁术席间相待之礼甚傲,所以决心要继承父志,开创一番自己的基业。

毅然下决心用父亲留下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兵名为搭救家人实为往江东开创基业,在此与刘繇展开战役,孙策与刘繇手下大将太史慈狭路相逢,在神亭岭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这让孙策非常佩服太史慈的武功跟才艺。也许是英雄惜英雄的缘故,孙策很想收编太史慈,为他所用。

所以在跟周瑜默契合作活捉了太史慈之后。面对被绳索捆绑的太史慈,孙策为太史慈亲解其缚,将自己的锦袍给他穿,待之深厚孙策问了他一句“神亭岭战时,若公获我,还相害否?”太史慈说:“未可知也。”孙策当即大笑起来,当即俩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太史慈为了报答孙策的器重承若回去招收旧部,在第二日的正午回来报到。

在诸将都劝孙策不能答应时,孙策力排众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放了太史慈回去,相约第二天在军中见面。太史慈果然不负众望,按时依约而至,更带来了众多兵士,壮大了孙策的队伍,从此太史慈就跟在孙策身边一起出生入死,平定江东。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故事简介_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概括_中国历史网

在《三国演义》这部书中,这个故事或许没有诸如关羽千里走单骑耀眼出名,但是它却是书中宣扬守信重诺的绝好事例跟榜样。我们从两方面来看待这件事,第一,从孙策方面来看,虽然太史慈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人才,得到他的相助,何愁大事不定,但是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孙策放他回去,确实冒着很大的风险,几乎可以说是拿着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作为赌注。

万一太史慈是诈降,并不甘心归顺,回去招收兵士从新卷土从来,或是去向袁术告密,拆穿孙策的计谋,联合袁术消灭孙策。那孙策面临的处境就是两面夹击,也许连身家性命都会赔进去了,更别说前往江东开创基业。

这些虽然没有在真实的历史中发生,但是在当时的情景中却是有潜在发生的可能性的。从这里面我们看到了孙策作为领导者的魄力,看人用人方面的独到见解。充分体现了孙策在用人才方面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难得素质。

第二,从太史慈方面来看,虽然身怀高超的武艺,但一直未明主,正是印证了那句古老的谚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刘繇这类人在遇到像太史慈这样的千里马,是不能识别出来的,更别说能用了。这一点在书中太史慈自动请缨出战,刘繇却说:“你年尚轻,未可为大将,只在吾左右听命。”

就能看出。所以在战场上遇到能赏识自己的孙策,当然是很幸运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孙策是他的知音,伯乐。所以太史慈心里是非常感动的,他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孙策,回去招收旧部然后一起来归降,约定明日正午归来。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故事简介_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概括_中国历史网

当他看到孙策为了他里力排众议,充分地信任他,这更加深了太史慈认为孙策是值得自己鞠躬尽瘁,为他做事的明主。第二天太史慈果然不负众望准时在12点正午回来了。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守信重诺。这样的道德品质使得太史慈的形象除了武艺高强以外,更加高大,耀眼了。

孙策外号“小霸王”,作为孙坚长子性格坚强,肩负起了支撑门庭的职责。他对待家庭对上孝顺,对下做出榜样,照顾弟弟妹妹。更是让二弟孙权跟在身边磨练学习。让孙权能在短短的时间能迅速成熟起来,为自己培养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