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古代开学时候都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时间:2019-09-27编辑:文二

在古代,人们跟现在的人们同样重视开学的日子,开学准备的东西及典礼仪式都有讲究。

本文就来聊一聊关于古人开学的那些事儿。

古代的开学仪式叫什么_古代开学要准备什么_古代开学仪式是怎样的


古代开学要准备什么

一、束脩

开学必不可少的,当然是学费。在古代,学费称为“束脩”。“脩”即肉脯,是用盐、香料等加工制作成的腊肉或咸肉一类干肉;“束脩”,便是指十条干肉。《论语·述而》中,孔子有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即“给我十条干肉,我便教你”。后来,“束脩”便成为学费的代名词。

一开始,“束脩”多为实物,后慢慢演变为银两钱币,即“脩金”。送脩金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有时也是一种强制性要求。明沈鲤《义学约》中便有规定:“义学束脩,东道总备。分四次送,每季仲月十五日送一次,其诸学生家不必又具私礼。”

二、青衿

有了学费后,还要有校服。“青衿”便是古代传统的学生服。“青衿”最早出自于《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诗注疏》中解释道:“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为何“青衿”为古代校服?东汉郑玄曾言:“父母在,衣纯以青。”唐孔颖达进一步解释:“是由所思之人父母在,故言青衿。若无父母,则素衿。”因此,“青衿”作为学生服符合当时儒家提倡的礼的要求。

三、笈囊

现代学生去外地上学,都是拖着行李箱,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而在古代,学子求学经常要背着书籍,因此用“笈囊”装之,称为“负笈”。囊即口袋,是中国包装袋史上最早的一种款式。笈囊,则为古代放置收纳书籍等用品的统称。

古代的开学仪式叫什么_古代开学要准备什么_古代开学仪式是怎样的

《拾遗记》中有言:“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王勃《山亭兴序》中亦言:“负笈从师,二千余里。”笈,谓学士所以负书箱,多用竹、藤编织,用以放置书籍、衣巾、药物等。


古代开学仪式

古人早有“善始善终”的教导,因此,他们的开学礼是非常讲究且隆重的。在古代,入学礼和成人礼、婚礼、葬礼并列称为“人生四大礼”,受到格外重视。

一、正衣冠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礼记》中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意思就是要把自己收拾干净,才能读书做事,新生入学尤其如此。

因此,入学仪式的第一个程序便是“正衣冠”。小孩们把衣冠、容貌打理得有条不紊,老师会逐个检查,有衣冠不整或者脸没洗干净的顽童,先生为其整理衣冠,并责令整改。随后,排队至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由先生带领进入。

二、行拜师礼

自古以来,尊师重道便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古人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因此,入学时要进行拜师礼仪式。

拜师礼仪式如下:

第一,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父、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束脩和投师帖子。

古代的开学仪式叫什么_古代开学要准备什么_古代开学仪式是怎样的

第三,师父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三、净手净心

磕完头、行完礼之后,学生们已经“衣冠不整”,所以老师们会把提前准备好的几盆清水拿出来让学生洗手,手心手背来回洗,洗净之后拿毛巾擦干。

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洗手,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孩子们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读书学习。

四、开笔礼

这是开学礼中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

“朱砂开智”就是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痣。因为“痣”与“智”谐音,寓意着孩子从此开启智慧,目明心亮,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击鼓明智”来源于《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意在通过击鼓声警示,引起学生对读书的重视。

“描红开笔”就是学生在先生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往往笔画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以上,就是关于古人的开学的那些事儿。最后,希望所有学子们在新的学期有新进步,学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