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最有礼仪的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

时间:2019-09-26编辑:梓岚

不同的社会及历史时期,不同的群体及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礼仪及道德规范也不同。现将云南蒙古族的传统美德、礼仪、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道德规范及受儒家文化影响所形成的伦理道德。

蒙古族是个重视礼仪的民族。在文化传统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注重礼仪、热情待客的特点,也是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

蒙古族礼仪文化_蒙古族有哪些礼仪_蒙古族特色礼仪_中国历史网

在草原上,人们见面都要互相问候。小辈如遇到长辈则下马问候,要问全家好,草场、牲畜好等。客人进家,主人右手要放在胸前,左手扶门,请客人先进。客人坐下后,农业区用茶、牧区用奶茶待客。有的还将自制的奶豆腐、奶皮、炒米等摆出来请你吃。客人多少一定要吃一点,这样,主人家才会很高兴。

用马奶酒招待客人也是牧区蒙古族的传统礼仪。一般要斟满送上,并要唱祝酒歌。客人接酒要说吉祥语,一饮而尽时,主人同样很高兴,表示你接受了主人真诚的友谊和热情的款待。

敬烟也是人们见面后的一种礼仪。通常是主人和客人各自取下烟荷包装上烟丝,捧给对方,并为他点燃。主人先递,客人先吸,后又反之,客人点燃后主人吸。以后又各抽各的。一般同辈互换,对长辈要先递。至今,敬烟的礼仪年青人改为递上香烟、互敬香烟等。

在清代,蒙古族地区流行嗅鼻烟、腰佩鼻烟壶的习俗。相遇时,平辈互递鼻壶,小辈遇长辈要曲一腿,将鼻烟壶双手递上,长辈略欠身子、面带笑容即可。为了表示友谊及化解矛盾,人们有互赠鼻烟壶的习俗。清末至民国年间,随着香烟的流行,吸鼻烟壶者逐渐减少。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见面以互传香烟而代替此习俗。

哈达原为藏传佛教礼仪用品,象征吉祥如意。哈达以白色为主,也有黄色、蓝色。蒙古族人民在礼佛、迎送宾客、喜事庆典、拜见尊贵客人时均要敬献哈达。献者要躬身双手向前托着,接受者也要躬身、双手接过,并要致谢。朋友之间为互献,对某人某事表示敬重则为敬献。至今,草原上的蒙古族仍有此习俗。

蒙古族礼仪文化_蒙古族有哪些礼仪_蒙古族特色礼仪_中国历史网

生活于云南通海的蒙古族,至今仍保留有草原蒙古族的一些传统礼仪、习俗。如果客人来到家中或路上遇到客人必先敬烟,若是客人到家中要先敬茶。路上相遇,人们互相热情地打招呼。对外来、不认识的客人也如此。谁家来了客人,晚上,主人家里会聚满乡邻主动看望客人,并请客人到家中作客。在招待客人吃饭时,蒙古族少女们穿着本民族的盛装,手捧托盘,内装一杯杯美酒向客人敬献,一边唱着《祝酒歌》:“金杯杯里盛满美酒,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大家共同干一杯。银杯杯里盛满了美酒,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大家共同干一杯。”有的唱着《敬酒歌》:“一杯杯酒呀,喝上一杯杯,表表心意。二杯杯酒呀,献上两杯杯,醉也不会醉。三杯杯酒呀,喝上三杯杯,祝你快乐、健康,祝你们平安。”姑娘们轮流到各桌敬酒,一个客人也不会慢怠。

歌声此起彼伏,主人热情待客,盛情难却,人醉,心也醉了。主人要连敬3杯,客人如豪爽地喝下,大家均尽兴亦高兴。敬酒者的情意、喝酒者的友谊交汇在一起。凡到过兴蒙乡作客的人,都会被兴蒙人民的热情、质朴所感动。要离开村子时,人们一路相送,歌声又起,让你带着美好的祝愿、难忘的友谊离开兴蒙乡。

蒙古族礼仪文化_蒙古族有哪些礼仪_蒙古族特色礼仪_中国历史网

在与内蒙及国内各省区蒙古族同胞交往日益增多的近十余年以来,云南蒙古族到内蒙、北京等地参加“那达慕”大会时,要向主人敬献哈达。反之,外地蒙古族同胞到云南来,也要敬献哈达给云南蒙古族,这样才能表达互相间的一片真情。

云南蒙古族在敬酒、喝酒前,酒杯要高举过头,然后再用右手中指在酒杯中沾酒,弹向天空,再一次沾酒弹向地面,表示先敬天地,然后自己才喝。这是草原蒙古族礼仪、习俗向南方的延伸。

礼仪文化的传播可以让我们的国家走得越来越远,也可以让外国人觉得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