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夹缬: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

时间:2019-09-12编辑:弗朗西斯

夹缬是镂空型版双面防染印花技术。将织物夹持于镂空版之间加以紧固,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刻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让布料染色,被夹紧的部分则保留本色。夹缬,中国最古老的"三缬"(绞缬。蜡缬。夹缬)之一,其历史可上溯至东汉时期。

夹缬是什么_夹缬的简介_夹缬什么意思

古汉语里的"缬"字,(音xié)专指在丝织品上印染出图案花样。顾名思义,夹缬便是利用雕板在绸绵等物上夹染出预定的效果。

《辞源》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版雕刻同样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

夹缬的历史

"夹缬"做为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隋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唐朝时期,夹缬色彩斑斓,极为盛行,官兵的军服也用"夹缬"来做标识,唐代诗人们也留下"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的诗句,夹缬艺术到了唐代非常的盛行,(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物)。

《唐语林》引《因语录》云:"玄宗时柳婕妤有才学,上甚重之。婕妤妹适赵氏,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之象而为夹缬。因婕妤生日献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天下。"

夹缬是什么_夹缬的简介_夹缬什么意思

此语虽不足全信,但也说明早期夹缬工艺是扎根于民间并传到宫廷的。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二度禁令民间流通,夹缬被迫趋向单色。进入元明后,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夹缬终于湮灭于典籍,一般认为已经绝迹。但它并没有完全根绝,而是又回到民间顽强地生存下来。

就在温州市苍南县一座不足100平米的民间小作坊里,至今仍断断续续地保持着这种最古老的织染工艺。这就是中国最后的夹缬作坊。

夹缬的现状发展

温州夹缬稀世而独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缬当时尚是温州的婚嫁必备之物,在民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冠以"方夹被","双纱被","敲花被","大花被"等美丽称谓;或凭图案呼为"百子被","龙凤被","状元被"等。闺女一旦许下夫家,娘家必为她张罗夹被--挑个好日子纺纱,织布,然后送往染坊,夹上16方或12方寓意吉祥的蓝白图案。

一些地区,如永强,甚至认为新婚夫妇若不盖双纱被,小家庭必将不和睦,或短寿夭折,或无儿子。而女方的娘家将不断地被子人埋怨:"嫁囡儿连一床双纱被也没有!"所以即便是最贫困的人家,也要赶制一床单纱纺制的"单纱被"以备女儿出阁之用。另一些地区,如永嘉,则较为通融,常由男方出棉花,女方纺织成被,唤做"娶一个老婆,几哩棉花,几哩贮麻,几哩财礼银。"

夹缬是什么_夹缬的简介_夹缬什么意思

染坊出来的夹缬为窄长条,取回家,裁成被子,图案两两相向(前2幅头朝上,后2幅头朝下),以便抵足而眠的夫妇均能看到端端整整的"百子"。

结婚那天,为了讨彩,常用胭脂点染图中人物唇部,或以红色双线绕被边挑缝一匝。姐妹们边弄胭脂,红线,边为新嫁娘吟唱:四角四耳朵,四四十六堂.堂堂放八仙,嘴嘴放横胭...

夹缬是约在1300年前唐代发明的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它是用雕成对称的花版将织物夹在中间进行染色,属于我们今天所称防染印花中的一种。

夹缬虽在辽宋时期依然兴盛,但到明清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到近代基本绝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意外地在浙江南部温州地区又找到了民间流存的夹缬作品。

经过传统艺术以及文化遗产的学者们和爱好者们的大量工作,基本弄清了浙南夹缬的工艺、艺术、分布及传承情况。2005年,浙南夹缬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