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圆领袍:影响日本和朝鲜王朝的服装

时间:2019-09-06编辑:弗朗西斯

魏晋南北朝

圆领袍衫也称”袍衫”、“上领袍”,袍为夹衣,衫则为单衣,后来被统称为袍。这种袍服的左右襟在胸前交叠掩合后,以衣带或纽扣将衣襟上提至颈部,固定在颈一侧,配合适当的裁剪形成一个圆形领口,这种闭合方式与传统汉服的“交领右衽”迥异,将人体遮挡的更为严密,增强了对风沙的抵御作用。

圆领袍历史_圆领袍的历史沿革_圆领袍的发展_中国历史网

隋唐

在经过南北朝之后的隋朝,圆领开始正式成为常服,其中以唐朝为盛。圆领的方便、舒适不言而喻,于今也一样流行。但即便是今天,圆领衫也被称为“休闲服”,很难成为正装。与此相反,在南北朝时期,圆领式样的袍衫,却成功融入汉服体系,且在唐代被固定下来。

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传世名作《步辇图》描画了这样一个场面: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禄东赞前往京都长安,迎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接见了他。画面右侧坐在步辇上的事唐太宗。左侧站立三人,中间一人戴毡帽、穿锦袍,乃是吐蕃使者禄东赞。

另外两人为唐朝官吏。画中人物都穿着窄袖圆领袍,连皇帝也不例外。唐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开骻者名曰缺骻衫,庶人服之。”长孙无忌又议:“服袍者下加襕,绯、紫、绿皆视其品,庶人以白。”

隋唐士人遂以圆领襕衫为上服。在这一时期,圆领袍发展出了两类,一类是开骻,即两侧开叉。一类是闭骻,在下摆处横加一条,以显示追寻祖制。而在脖子处两侧有布扣,然后在如下一点的位置,也会有布扣,总共4处布扣。

圆领袍历史_圆领袍的历史沿革_圆领袍的发展_中国历史网

然后在腰部穿上蹀躞带,头上带上幞头,下穿中裤,以及靴子,内穿圆领中衣,这样就是一套标准的圆领袍全套。

受唐朝影响的日本

唐朝正值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的日本,他们的圆领袍和汉服的几乎无异,朝服总称衣冠束带。平安时代,即『国风文化』世代,日本才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明朝

明朝的圆领袍大量和官服结合。出现了九品来分辨阶级高低的、被称作『补』的特殊机制。这个机制还影响到了邻国-李氏朝鲜的官员服装。

明代官服是当时材料工技水平最高的服装,就制度而论它承袭唐宋官服制度的传统,指导思想比较保守。但制作更趋精美,整体配套也更趋和谐统一。

明太祖洪武元年,朱元璋鉴于局势尚未安定,学士陶安请制定冕服,朱元璋指示礼服不可过繁,祭天地、宗庙只需戴通天冠,穿纱袍。

一品至五品官服紫,六、七品服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礼部官员提出,古代服色按五德的学说,夏尚黑、殷尚白、周赤、秦黑、汉赤、唐黄。明取法周汉唐宋,以火德王天下,色应尚赤,朱元璋认可,并规定正旦、冬至、圣节(皇帝生日)、祭社稷、先农、册拜等大典要穿衮服。

圆领袍历史_圆领袍的历史沿革_圆领袍的发展_中国历史网

受明朝影响的朝鲜

朝鲜王朝的圆领袍和中国明朝的几乎一摸一样。不同点在于,和其他汉服一样,朝鲜王朝后期,圆领袍的下摆越来越长、『补』越来越小、上身越来越短,宛若女式韩服一样,出现了更加鲜明的韩国民族特色。

官职仿照中国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官服也是仿照明朝式样制作的。在影视剧中穿红袍可以与国王在殿中议事的那些官员就是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可见正三品堂上和堂下是朝鲜古代官制高下的分水岭。

在《大长今》中出现的从属于六曹的内廷供奉机构有:内医院(服务于宫中王室的专属医疗单位)、内侍府(掌宫廷内膳食、传令、守门、打扫等事)、内赡寺(掌管宫中各殿以及朝中二品以上大臣食物、酒饮及油等物)、司饔院(掌管御膳以及宫廷内三餐之事)、内需司(掌宫廷内用的米布、杂物和奴婢宫人等事)等,其他机构还有典医监(负责训练医官)、活人署(负责救治都城病人)、义盈库(掌管油、蜜、黄腊、素物、胡椒等事)、司圃署(掌管园圃、蔬菜等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