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学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简介

时间:2019-09-05编辑:弗朗西斯

学衡派是因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是以《学衡》为中心,在思想文化界形成的一个文学复古﹑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流派。

学派反对新文学运动,认为文言优于白话,觉得白话是“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以柳诒征为南雍双柱之一的东南大学,是现代儒学复兴的策源地;以其为国学支柱的学衡派,成为后世新儒家的学术滥觞。

学衡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_学衡派的代表人物_学衡派的成员简介

学衡派的代表人物简介

梅光迪

梅光迪(1890年01月02日——1945年12月27日),字迪生、觐庄,安徽宣城人。1911年赴美留学,先在西北大学,后到哈佛大学专攻文学。1920年回国任南开大学英文系主任。1921年任国立东南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洋文系主任。创办《学衡》杂志。1924年去美国讲学。1927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代理文学院院长。后又去美国哈佛大学工作。1936年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兼外国文学系主任。1939年文理学院分开,任文学院院长。1945年在贵阳去世。

学衡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_学衡派的代表人物_学衡派的成员简介

吴宓

吴宓(1894~1978)1894年8月20日生于陕西省泾阳县安吴镇。谱名玉衡,乳名陀曼,1910年报考清华改名为吴宓,字雨生,亦作雨僧,别号藤影荷声馆主,偶署笔名余生等。191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翌年赴美国留学,初入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后改入哈佛大学,1921年6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应梅光迪之邀受聘国立东南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与梅光迪、胡先、柳诒徵等人筹办《学衡》,并任主编。他是“学衡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吴宓转任东北大学教授。清华看重他知识渊博、酷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他对中西文化的会通,乃聘请他回母校主持筹办研究院,时人皆谓“清华得人”。

1925年,吴宓接受清华学校曹云祥校长聘请,回母校筹办国学研究院并任主任,此后长期在清华任教。1926年3月,任清华大学部西洋文学系教授,曾代理外文系主任。1946年,转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兼任系主任,1948年受聘四川大学教授。解放后长期在西南师范学院任教,1978年病逝。

学衡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_学衡派的代表人物_学衡派的成员简介

胡先骕

胡先骕(1895-1968)字步曾,江西新建人。1913年赴美留学。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学习森林植物学,1916年获植物学硕士后回国。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生物系主任。胡先骕擅长旧体诗的写作,其诗作曾受到晚清著名诗人陈三立的肯定。他对胡适等人倡导的新文学运动对传统文学的批判极为反感,屡屡撰文抨击。同时他也受到了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影响。

刘伯明

刘伯明(1885年—1923年),名经庶,字伯明。哲学家,教育家。专于道家老子哲学,治西洋哲学,精通英文,并通法文和德文,兼及希腊文与梵文。江苏南京人。南高师、国立东南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1919-1923)

柳诒徵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江苏丹徒人。晚清时受教于缪荃孙。1902初随缪荃孙赴日本考察,为时三个月。自1915年起,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多年任史地部主任及历史系主任。当时为南京高师历史系教授。柳诒徵对于国学有极深的造诣,为一代史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