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伴手礼:收了这么多伴手礼不了解一下它的出处?

时间:2019-09-02编辑:弗朗西斯

伴手礼(Souvenir)指出门到外地时,为亲友买的礼物,一般是当地的特产、纪念品等。“伴手”是伴人送手礼,也就是古人“伴礼”的意思。另外,也指婚礼结束后送给宾客的结婚回礼。

伴手礼出自连横《台湾语典》记载:“伴手贽曰伴手。俗赴亲友之家,每带饼饵为相见之礼。而台北曰手讯;谓手之以相问讯也。”

伴手礼是什么_伴手礼的出处_伴手礼的历史

伴手礼的出处

连横《台湾语典》记载:“伴手贽曰伴手。俗赴亲友之家,每带饼饵为相见之礼。而台北曰手讯;谓手之以相问讯也。”

伴手礼的历史

以往的华人社会为农业社会,人情味浓厚,凡出外或是回乡,为表关怀与礼数,都会携带随手的小礼物送给亲友。这些随手的伴手礼并不是价值不菲的名贵产品,而是代表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只是一份小小的伴手却代表送礼者的心意,可谓礼轻情意重。

进入现代社会,伴手礼已不只是著重于联系情感一份随手小礼物,而成为商业行销各地名品及特产的专有名词,也为携带伴手礼的人提供现成的选择。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都成了伴手礼的代名词。在澳门更有不少打正旗号售卖手信的店铺。 

伴手礼是什么_伴手礼的出处_伴手礼的历史

伴手=丹禄:有人说:以前的人生活困苦,过年节时,要送给亲友的伴手礼,并不是在路上随便买的。

通常是用自己平常省吃俭用的存款,或是自家生产而不断积累攒存下来的物品,就像炼丹一样要用心去准备的,因此,称作“丹禄”是形容一种珍贵及比喻那份诚敬送礼的心意。

农历正月初二返娘家的伴手=等路:另一种说法是跟过农历春节有关,通常农历正月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儿「返娘家」之日,嫁出去的女儿多半要依照习俗准备一些礼物,俗称「伴手」或「等路」且必需准备一些红包,以便返回娘家送给长辈、晚辈或小孩。

伴手礼是什么_伴手礼的出处_伴手礼的历史

若是女儿带回外孙,通常还由娘家赠送鸡腿给嫁出去的女儿。而一般外祖母还会用红绳系个小红包(以前习俗是系着“古钱”)挂在外孙脖子上,称为「结衫布」,以示祈福保佑之意。

在福建、台湾一带,一般嫁出去的女儿都有农历正月初二回娘家习俗,场面都非常温馨,也可以说是古代最低限度保障女权的习俗,终年操劳家事的妇女,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得以「做客」心情享受这难得的假期。

其实不管是伴手,还是丹禄/等路,都是为孩子等待来自远路亲友带来的礼物,这般礼尚往来,在平时固然疏略不得,在新年归宁及新婚回门之日,双方更一定要尽到来时「伴手」回时「等路」的周到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