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凤阳花鼓的艺术特点和歌舞形式

时间:2019-08-29编辑:弗朗西斯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凤阳三花。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谋生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凤阳花鼓的艺术特点_凤阳花鼓的形式_凤阳花鼓的歌词

凤阳花鼓的歌舞形式

舞蹈

民间舞蹈《花鼓新声》凤阳花鼓又称“花鼓小锣”“双条鼓”等。花鼓小巧玲珑,鼓面直径三寸左右;鼓条为两根一点五尺左右的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

演唱

童声、民间、娱乐、流行、伴奏《凤阳花鼓》的前十小节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部分幽默风趣。通过学习和欣赏,可以对安徽的民歌音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扩大我们的民族音乐语言,培养我们对民歌的兴趣。要注意的重点是:切分音节奏。

凤阳花鼓的艺术特点_凤阳花鼓的形式_凤阳花鼓的歌词

凤阳花鼓的歌词

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

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来咿哟嘿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

飘飘飘一飘

左手锣

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

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花鼓的艺术特点_凤阳花鼓的形式_凤阳花鼓的歌词

凤阳花鼓的传承

凤阳花鼓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传承断层,面临失传的危险。目前,原生态的凤阳花鼓已经趋于衰亡,其中蕴涵的丰富艺术资源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这份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需要保护。

为抢救性保护这一艺术瑰宝,凤阳当地政府实施了凤阳花鼓艺术保护工程,成立了凤阳花鼓研究会和凤阳花鼓乡艺术团,组建凤阳花鼓艺术学校,筹建凤阳花鼓艺术博物馆,组织凤阳花鼓民间艺人及其专业创作艺术家对花鼓进行深度研究、搜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