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孙武庙算:成功离不开计算

时间:2019-07-04编辑:文二

庙算是什么意思

战争的最高指挥权毫无疑议一直是属于国君的。传说中国第一位世袭国君——开创夏朝的启,在刚当上国君后,就发兵征讨表示不服的有扈氏部落,在一个叫甘的地方举行会战时,启发布“甘誓”,宣称自己是代表上天实行讨伐。

庙算是什么意思_庙算制胜论是什么

从此以后,历代国君、皇帝都沿袭夏启的口吻,把自己宣布为是惟一的手握战争权力的上天代表。大约从商朝开始,战争的策划都习惯在国君祭祀祖先的祖庙大殿中进行,称之为“庙算”。


庙算制胜论是什么

《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也就是说在进行战争前出土的战国“杜虎符”先要在祖庙进行战争的推演,推演的结果是获胜的,实际获胜的可能性大,相反推演结果是失败的,实际获胜的可能性就小。

庙算当然应该是国君主持的,但国君一个人是无法推演战争过程的,所以总得找些人来帮忙。这种参与战争策划和指挥的大臣,在春秋时是各国执政的卿大夫,到战国时就逐渐变成一些受到国君信任的职业官僚,包括了最高文官的相国和统称为“尉”的武官。

庙算是什么意思_庙算制胜论是什么

庙算后征发、组编、调动军队的权力也是属于国君的。大约从春秋末期开始,就出现了国君发兵专用的“虎符”。这是一种铸成卧虎形状青铜器具,可以分为左、右两片,左面的一片在任命军队指挥官时当场拆开交付执掌,右面一片保存在国君的宫中。

当要发兵时,国君就派出使者执虎符的右片到军营传达命令,指挥官必须严格核对虎符确实为原件无误,然后执行调动出征的命令。这种虎符有的流传至今,比如秦国的“新虎符”,上面的铭文是:“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可见调动50人以上的军事命令都必须由国王发布。

除了虎符外,还有代表皇帝的“节”(8尺长的竹竿,竿头装饰有牦牛尾巴)、由皇帝发布的书面军事征调命令“檄”(刻在1尺2寸长的木简上,紧急情况下插上羽毛,号“羽檄”)等调兵方式。

春秋时期,以信天命和先祖崇拜相结合的宗教观受到冲击,“庙算”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庙算”只存在了古老的形式,实际上已成为在庙堂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克敌制胜方略的代名词了。

庙算是什么意思_庙算制胜论是什么

曹操在注《孙子》时 说:“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张预注《孙子》中也说:“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 然后遣之”。

“庙算”是人们认识了这种活动的本质属性之后,将 其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进行的高度概括,因而可以说,兵家把“庙算”作为战略概念使用的时候,已经没有丝毫香火气味了,而成为一次理论升华。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庙算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古代战争文化请关注历史文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