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诗钟的起源 诗钟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时间:2019-05-29编辑:相形

诗钟的起源是什么时候?诗钟的出现有什么意义?以下为您介绍诗钟。


诗钟简介

诗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限时吟诗文字游戏,大约出现在嘉庆、道光年间的福建八闽地区。诗钟限一炷香功夫吟成一联或多联,香尽鸣钟,所以叫做“诗钟”。

诗钟的起源_诗钟的意义_中国历史网

诗钟吟成,再作为核心联句各补缀成一首律诗,游戏结束。诗钟多半限定内容、文字和种格,比如诗钟分咏,限“来、去”,即上联必须有“来”,对下联的“去”字。诗钟比一般对联要求格律更工整,内容更含蓄,甚至类似谜语才好。


诗钟的起源

诗钟大约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在福建。咸丰八年成书的《闽杂记》中说:“今馆阁诸君亦多为之。”说明已经传到京师。同治二年癸亥科进士赵国华、李宪之和探花张之洞曾在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倡导。

光绪十几年北京的满族知识分子以宗室盛昱领衔成立了“榆社”。北京聚合着从各地往来的名士,诗人如易顺鼎、陈三立,词人如王半塘、朱古微,政治活跃人物如文廷式、杨锐,重要官员如瞿鸿机、陈宝琛,都先后参加各社吟作,形成过很大的一股诗钟热。

学童参加诗钟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猎取功名的人写作诗钟,是为了能写好八股文和制艺诗;附庸风雅的人也愿意参加这种“诗酒酬唱”,光绪年间曾“都下宴集相率为诗钟”。

各地也成立一些大社,王闿运、樊增祥等很多名流参加。上海首先在报纸上发题征作,洁社的作品有时用电报发到南京,由江宁布政使樊增祥阅卷。有些饭庄还专以接待这一活动而出名。辛亥革命以后,北京成立潇鸣社和塞山社,各有会员一二百人,名流网罗殆尽,连梁启超都列名其中。

诗钟的起源_诗钟的意义_中国历史网

上海的樊园诗钟活动,集合了同光诗人的主要代表人物。福建人才济济,作品风格俊秀,称为“闽派”。其它各省也有水平很高的社继续活动,作品水平不断提高,到抗日战争前达到顶峰。

后来,在政治和社会的大变革中,诗钟活动很快消沉,现在国人已经不大知道以前诗钟的盛况,不大注意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钟出现的意义

诗钟的出现不但有趣,还有很明显的教育效果。

一、训练学生掌握文学对偶基本功

对偶是充分体现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的修辞技巧,在文学写作中与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运用,能发挥很鲜明甚至很奇妙的效果。要作好诗、词、骈体文、八股文以及散文,都需要先过对偶关。

以前对于语法、修辞、音韵的研究不够充分,缺少简明适用的教材,只是让学生在大量习作中逐渐领悟。作碎和作诗钟就是教给学生熟悉声调、词性、词句结构对仗的针对性训练。

诗钟的写作,对于词性、词类、词的结构、词组的结构、句的结构如何对仗工整,以及如何使用成语和典故,都有细致入微的规定,称为法式。道光年间见于著录的作品《人·白一唱》“人海归来空有梦,白下游后帐无诗”。

诗钟的起源_诗钟的意义_中国历史网

按后来的法式衡量,已经看出它是病句:对仗必须区别词性的动静和虚实,“空”字属虚,“帐”字属实,二字不宜相对;对仗必须区别通用名词和专用名词,“人海”是通用名词,“白下”是地名属专用名词,也不宜相对。看来,确实要经过严格训练,才有把握做到对仗工稳。


二、训练学生善于选用最精当的字词

从宋代以来,分析诗词注意认取“诗眼”,写作中间讲究“炼字”。做到这一点要靠全面提高文学修养,而诗钟却是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诗钟的写作是先把限定的字配成“眼字”,再围绕“眼字”铺写成联。

前人关于“炼字”发过很多议论,清人刘熙载说:“总之,所贵乎炼者,是往活处炼,非往死处炼也。夫活,亦在乎认取诗眼而已。”写诗钟对于练习认取诗眼,进而写活全句,是一个巧妙而实用的方法。


以上关于诗钟的介绍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标签或通过历史文化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