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日本人为何要向唐朝学习

时间:2017-05-11编辑:梓岚

“留学”这个词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指的是一个人去母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接受各种教育,时间可长可短,而这个人就被称为“留学生”。

“留学生”一词是由日本人创造出来的,源于我国大唐时期。当时,日本政府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遗唐使来中国学习。由于遣唐使是外交使节,不可在中国停留太长时间,于是日本政府在第二次派逍唐使来中国时,又带上了“留学生”和“还学生”。在逍唐使冋日本时,与之一起回国的人就是“还学生”,而留在中国的则被称为“留学生”。后来,“留学”一词便由“留学生”发展而来。

所以,现在一提及“留学”的渊源,便会让人不由主地想起日本人在中国大唐“留学”之事,而对于日本人留学中国的目的,一直以来,人们多以为日本是为了学习中国文化,为了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但是,事实真相果真如此吗?

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就在这一年,以犬上御田秋为首的日本政苻第一次派遣唐使来到长安。后来,从公元630~894年的200余年间,日本政府又向唐朝派出遗唐使多达19次之多。不过,有两次受阻未能成行,有1次是为了迎接前遣唐使回国,有3次是为护送大唐使节回国,所以,日本正式委派并真正到达唐朝都城的遣唐使的次数应是13次。

由于中国大唐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空前鼎盛,中亚、波斯、印度、拜占廷等地的国家纷纷派遣使节和商人来到唐朝学习中国的治国经验和先进文化,占据优越地理位置的日本自然也不甘心落后,日本政府便精挑细选出一些使臣和学者来中国参观学习。

刚开始时.日本的遣唐使团(由政府使官、学习访问人员和航海工作人员组成)规模较小.通常每次只有一两艘航船,人数也仅有120人左右。后来.遣唐使闭的规模逐渐扩大,航船增加至4艘,人员增至500余人。

日本人在中国的“留学”确实对推动日本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现在日本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我们也可看出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痕迹。

然而,随着元、明时期倭寇在我国沿海的出没,有些学者对日本人“留学”中国大唐的目的产生了怀疑。有人认为.日本对中国的野心是蓄谋已久的,他们当初来大唐不仅仅是为了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学习,更多的是为了窥探中国,或者是在窥探中国的同时,顺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而对于“遣唐使”和“倭寇”这两个称谓,有人说,日本本就是“寇”,只是因为当时他们的实力难以与大唐的国力相抗衡,故将“寇”转为“使”,以便冠冕堂皇地出入中国。

究竞孰真孰假?孰是孰非?这些猜测是无中生有,还是确有证据?目前我们还难以对此作出解荅。


下一节:古罗马人竟然喜欢拥挤的澡堂

返回世界文化发展史大全页:世界文化发展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