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针灸是谁发明的 中国针灸鼻祖是谁?

时间:2018-11-05编辑:文二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晚年自号玄晏先生。甘肃灵台县人,后迁至河南新安县。三国西晋时期著名学者、医学家、史学家。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皇甫一族中曾出过不少功名显赫的将军和重臣,在当时叱咤一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皇甫家族逐渐没落,到了皇甫谧父亲这一辈,仅仅是举孝廉而已。皇甫谧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家道更加衰落。他被过继给了叔父,并随叔父迁居到河南新安。

少年时的皇甫谧生性顽劣、不学无术,常与村中顽童厮混。一次,他在外游逛,摘得一些野果回来,满以为叔母会夸奖他,但叔母流着泪教导他,让他好好做人,不要荒唐度日!皇甫谧被叔母的一番肺腑之言深深感动,自此改弦易辙,发愤用功。他拜乡里人席坦为师,开始认真读书。彼时家境贫寒,无力买书,于是他四处借书抄阅。史书记载,他每天“躬自稼轩”“带经而农”,连干农活的时候都在看书学习,人称“书淫”。

中国针灸是谁发明的 中国针灸鼻祖是谁?

皇甫谧不仅爱读书,而且很会读书。他认为读书要善于思考,不可拘泥于一家,要能够“博百家之长,通古今之变”。凭借着独特的见解和自己的努力,很快他就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在26岁的时候,他认为汉前纪年残缺,于是博案经传,旁采百家,最终著得《帝王世纪》和《年历》,共计十二篇,影响甚广。其后,他又接二连三地写成了诸如《高士传》《玄守论》《释劝论》等多篇名作,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也为后人所推崇。

按理说皇甫谧年轻有为,理当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身体状况在30岁之后就一直不大好。在34岁那年,他因病半身不遂;44岁左右,又患了一次风症,同时还耳聋数百天;之后没过多久,因服石药“寒石散”,进一步损伤了体质。一连串的疾病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折磨,使得他开始潜心研究医术。

史料记载,他20岁后开始潜心治学,“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想来当时应对医学类的书籍有所涉猎。但若说他全心研习医术,则是在他四十四岁患上风症之后。记载中的他“后得风痹疾,因而学医,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

在医学学术方面,皇甫谧极其推崇先贤的学术造诣。他认为中古名医扁鹊、仓公等人,不仅仅能够诊治疾病,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非常高的成就。华佗、张仲景等人盛名于世的时候,皇甫谧才刚刚出生不久。长大后的他对于华、张二人的医学成就尤为敬佩,常称赞二人“奇方异治,施世者多”“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并时常发出感慨“徒恨生不逢乎君人”。

皇甫谧在遵循推崇经典的同时,并不一味地效仿古人,而是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钻研先贤著作的时候,他并非盲目地接收,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有选择性地吸收其中的精华部分。对于《黄帝内经》,许多名医大家都认为它是一部权威著作,尊崇它为“言言金石,字字珠玑”,多少年未敢有人怀疑。

但是皇甫谧对于这本书提出了诸多质疑,认为《内经·素问》理论谈得多,实际应用谈得较少,在繁文缛节上浪费太多笔墨,且整本书未分类别,太过纷繁杂乱,部分内容甚至前后重复。他认为若是想让后人明白,仍需要对整本书进行改革。正是他的这种不泥古的治学精神,使得他后来编撰了举世闻名的《针灸甲乙经》。

中国针灸是谁发明的 中国针灸鼻祖是谁?

除了不一味地效仿古人之外,皇甫谧还敢于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作斗争。当时社会上正盛行“服石”之风。所谓“服石”,就是长期服用一种药方,此方包括五种药物,即石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和赤石脂,又名“五石散”。这本来只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药物,但到了魏晋时期,有人发现服之能够体力转强,身心开朗。众人以为是灵丹妙药,遂争相效仿服用,皇甫谧也未能免俗。

但事实证明,五石散灼烧之后有大毒,服用后内热燔灼,因此中毒的人数不胜数。有的人舌头缩入喉咙中,有的人痈疮陷背、脊肉溃烂。皇甫谧服用之后,犹如得了一场大病,痛苦不堪,甚至想过自杀。他在其后的记载中道:“初服寒石散,而性与之忤,每委顿不伦,尝悲恚,叩刃欲自杀。”跟风服用五石散,原本打算强身健体,却没想到给皇甫谧带来无尽的痛苦,同时也给他上了沉痛的一课。

此后,他以自己服石中毒为例,现身说法,抨击服石之风。试想如果没有皇甫谧的挺身而出,警醒世人,不知还有多少人要因此而受害。

在医学著作方面,皇甫谧的传世之作是《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全书共12卷,计128篇。内容共分为两大部分:前6卷主要论述针灸学基本理论,后6卷为临床治疗部分,包括临床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腧穴主治。这是一部从基础到临床各科齐备、具备完整学术体系的系统针灸学著作。

《针灸甲乙经》的重大意义在于,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理论,以完整的学术体系确立了针灸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学术地位;书中总结和肯定了晋朝以前的九针法度、针灸手法、禁忌等,为后世的临床施针确立了准则;书中确立了针灸学的主要腧穴,统一了穴名,确定的穴位多达349个(一直到明代,张景岳才在其《类经附翼》中增加了12个新穴名)。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大约有150种选穴原则,这些对于临床的针灸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历代医家对于《针灸甲乙经》评价都很高,该书充分体现了皇甫谧在针灸学上的造诣,也奠定了他在针灸界的鼻祖地位。唐代太医署设立了针灸科,学生所用的教材正是《针灸甲乙经》。后来这本书流传到日本,在701年,日本将该书作为医学必读书之一,直至近代仍用该书作为首选参考书之一。

皇甫谧年轻的时候,司马昭等当权者就曾多次下诏召他入朝为官,均被他托病拒绝。他甚至写了举世闻名的《释劝论》给司马昭,字里行间充满不仕之意。晚年的皇甫谧,依然在朝廷内外享有厚誉。

中国针灸是谁发明的 中国针灸鼻祖是谁?

61岁的时候(晋咸宁元年),晋武帝又下诏征召他入朝为官,他仍以“笃疾”推辞不就。此刻的他,早已著作等身,于这些浮名更是看淡。纵观他的一生,饱经忧患,半生抱病,却又笔耕不辍。更为难得的是他高洁的志向,不尚荣华富贵,不趋炎附势,这样的品德,当真可以用“典雅君子,光照后人”八个字来形容。

他的学识之渊博,医术之卓越,为人之高洁,无不令后人仰慕。后世尊他为“针灸鼻祖”,实在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