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朱元璋真的埋在明孝陵吗 明孝陵地下神道为什么是弯曲的?

时间:2018-10-19编辑:文二

后人游览孝陵时曾留下一副对联说:“帝业消沉,留得孝陵空葱郁。石象巍峨,胜地重游溯前史。”朱元璋的孝陵气度非凡,布局独特,开启了明朝帝陵的新形制,但同时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谜团:孝陵的“孝”是怎么来的?孝陵有无字碑吗?孝陵为什么要采用宝城宝顶?朱元璋真的葬在孝陵吗?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的陵墓,它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紫金山巍峨峻秀,六朝以来就被人们称为“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独龙阜北依钟山主峰,阜高150米,泉壑幽深,紫气蒸腾,云气山色,朝夕多变,环境特别优美。山南一片开阔,阳光融融,和风冉冉,生机勃勃。

895d3a4d5c9da5d22fe5ddd7da96cd3f.jpg

洪武九年(1376),时年49岁的朱元璋想安排后事了,正式开始筹建陵墓。洪武十四年(1381),陵墓动工。两年以后,主体建筑大体修成。参加建陵的工匠总数有好几万人。此后又陆续兴建了孝陵大殿等建筑,至永乐十一年(1413)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陵墓的兴建才真正停止,前后共费时30年之久。

新建成的陵墓规模宏伟,气度非凡,布局独特,开启了大明一朝帝陵新形制。就是这个开创性的陵墓,留给世人一个又一个难解之谜。

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陵墓称为“孝陵”?有人认为,朱元璋起初建陵时并没有正式给陵起名。洪武十五年,51岁的马皇后去世,朱元璋悲痛不已。马皇后是郭子兴的养女,恭俭宽仁,随朱元璋转战沙场,辅助军事。马皇后死后,礼官议定谥号为“孝慈”,朱元璋同意了。

这年九月,马皇后葬入陵中,此后明人就称陵为孝陵。因此,孝陵的名称来源于马皇后的谥号。但也有人不敢苟同,认为将陵定名为“孝陵”,是朱元璋“以孝治天下”之意。两种意见到底哪一种更准确,今天是无法回答清楚的,只有问陵中的朱元璋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于1368年登基称帝,定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为选择帝陵基址,朱元璋动足了一番脑筋,他看中了紫金山南麓的独龙阜。紫金山自古以来就有“虎踞龙盘”之说,独龙阜原为梁朝开善寺宝公塔旧址。

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一说: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相间,人言王气,龙蜕寝焉。明太祖曾与刘基、徐达、汤和等大臣讨论选陵址,大家说好各人提出各人的观点写在纸上,放在袖中到朱元璋面前打开,结果三人所选完全相同,于是朱元璋同意选独龙阜为万年吉地。其实张岱生活时期离朱元璋已经很远,他的叙述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君臣一致选定独龙阜大概确有其事。

洪武九年,朱元璋为了筹建陵园,逼使蒋山寺的老和尚搬家,将寺庙迁到紫霞洞的南面。新寺还没建成,几位风水先生东看看西看看,说新寺风水冲撞了陵园,老和尚只能再次搬家,迁到了今灵谷寺处。大概后来朱元璋想想也不好意思了,就赐灵谷寺为“天下第一丛林”。

71323ee22f1c9669067c60a6683a41a3.jpg

孝陵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几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自最前面的下马坊至后部的方城,纵深达2.62公里。孝陵的平面布局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自下马坊迄棂星门,是作为导引的神道设施,后是陵墓的主体陵寝建筑。它的建制和布局基本上继承了汉唐以来前有神道、后有陵寝及封土起坟的模式,但在具体安排上,既有继承前朝的地方,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过去,人们发现孝陵的神道弯曲幽长,从下马坊开始进入陵区,要转多个弯才能到达方城和宝顶,这与历代帝王陵从陵区大门一条宽阔神道直通寝宫有较大区别,到底是什么原因,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因此附会出很多传说。

此后有考古人员发现,明孝陵的整体布局呈“北斗星”图形。这一新发现的直接意义是它可以解释古代帝王陵墓中为什么常有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况,看来他们主要的用意是使陵墓具有“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

孝陵主人朱元璋对天象十分崇仰,因而很有可能把自己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勺头”为绕梅花山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从平面图上看,孝陵的“七星”排列与南北朝、辽代、唐代所绘制的“北斗七星”图是相同的。

有人还发现,孝陵的地下玄宫也呈勺子状,进而断定朱元璋的安葬地确实在明孝陵,而非民间传说的在其他地方。这一说法遭到一些人的质疑,他们反对的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是弯曲的神道为明成祖朱棣所建,并非朱元璋时期设计的,所谓“北斗七星”一说纯是巧合。也有人认为,孝陵神道的弯曲与孙权墓有关。神道由石望柱开始北拐,呈月牙形,半抱一座名曰“孙陵岗”的小山。

神道遇一座小山转弯,这在帝王陵寝中是不多见的。明孝陵的神道之所以绕过孙陵岗,是因为岗上有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根据史籍记载,修陵时,有人曾建议将孙权墓迁走,但朱元璋未准,说:“孙权也是条好汉,让他替我守门吧。”这样,神道绕行而过,孙陵岗成了陵墓的屏障和门户。

44bf8f2674f14c48c1e22251c4b7f6d1.jpg

也有人认为,之所以让神道弯曲,主要是为了延长神道的长度,使之曲折深藏,一眼望不到头,给人以庄严神秘的感觉。

如此,孝陵神道为什么是弯曲的有多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更接近真实,还有待于人们深入探索。

有关孝陵最大的谜案为朱元璋是不是真的葬在这里?不知从何时起,民间就有传说,朱元璋死后,从都城十三个城门同时抬出十三具棺材。也就是说,有十二具棺材是假的,目的是让人不辨真假。因此,人们常常怀疑朱元璋是不是真的葬在孝陵里面。有人说,朱元璋葬在皇城的万岁殿下,有人说葬在城西朝天宫三清殿下,还有人说葬在北京的万岁山,等等。所有这些传说的起因大概是由于朱元璋的性格多疑,再加上他生前杀人太多,怕人掘墓报仇所引起的。这与三国时代曹操死后造了七十二座疑冢的传说一样,很有可能是从古代某些帝王的“疑冢说”移植过来的,实在很难证实。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孝陵在朱元璋去世以前已经建成,到了朱元璋死的时候,陵墓的一切设施都已就绪。而且,朱元璋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死的,南京地区已经进入夏季,停灵七天以后,就立即葬入了孝陵。如果在别处另造新陵,在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再说孝陵的位置紧靠宫城,北倚钟山,南有皇墙,内有神宫监,外有孝陵卫的官兵日夜巡逻,其安全程度远较别处高。所以,朱元璋是不会遗命舍此而他葬的。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朝天宫的地下早年经过部分发掘,确有一座六朝大墓,但明故宫的范围内从未发现过任何明代大墓的痕迹。至于今南京的南郊、西郊和北郊,解放后曾清理发掘过几百座古墓,还没有一处值得怀疑是明太祖的葬地。因此,今日的明孝陵应该就是埋葬朱元璋的地下宫殿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