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福尔摩斯博物馆的传说是什么

时间:2018-01-31编辑:梓岚

据说,这所房子最初建于1815年。在1860-1934年间,是作为供出租的房舍登记的。而小说中的福尔摩斯是于1881-1902年间居住于此。后来,有人买下了这所房子,但直到1990年,才正式建立了这个在世界上也许是独一无二的博物馆。柯南道尔先生在写作时,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这一实际的背景,所以,博物馆的结构与小说中并无二致,就连从底层到一层的楼梯数都与小说中讲的一样—17级!

相同的结构加上精心的布置,使来些参观的人如同置身于小说的场景之中。在那间福尔摩斯与华生合用的书房中(其实一角还有个摆着餐具的餐桌),壁炉中火烧得正旺(可惜是煤气,但看上去却相当逼真)。靠近房门的地方是华生医生的写字台,写字台前的椅子上放着一个打开的医生用的皮包,里面放满了医生用的钳子之类的医疗器械。书房的中间,是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相对而坐的沙发椅,而书房的另一角,就是小说中让人难以忘记的福尔摩斯的“化学实验室”——其实就是一张书桌,上面摆着各种化学实验用具,旁边的架子上则放满了装着各种化学药品的瓶瓶罐罐。

看到此处时,我不禁联想到,如今,电视节目中像科学探案之类的内容是很受观众欢迎的,成为当时的一种流行文化,而在这种在流行文化中巧妙而得当地穿插有有关的科学内容,使福尔摩斯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而且让人觉得敬佩与信服,就这样来“普及”科学而言,柯南道尔先生应该算是真正的先驱者之一了吧。其实,从最广义上来讲,这也未尝不是一种科普。如果我们今天的大多数科普能够做到这种份上,如此为读者所接受,那局面绝对会与时下众多科普作品“科”而不“普”的局面大不一样。

二楼原来是华生医生的卧室,两间小屋上分别标有“哈德森太太的房间“和”华生的房间“的英文字样。三楼全都陈列着一些小说中的著名人物的蜡像。“专业”一些的读者,自然会从中辨认出他们是哪些角色。尤其有意思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人物的心目中,福尔摩斯这样一个虚构的人物并未死去。

博物馆中陈列的一些来信选辑就是证明。我粗粗地翻了翻,里面各国来信都有,除了问候类的之外,甚至还有为某些案子而求助于他的。比如一位日本女孩就在来信中讲到,她认识的一个人被手枪打死,警察判定是自杀,而她却认为不可能,并请求福尔摩斯这位世界上最大的侦探的帮助。在陈列的信件中,最新的还有1999年寄给福尔摩斯先生的信。

出了博物馆的大门(其实严格地讲,只是一个很小的小门,毕竟当初柯南道尔先生是要创造一位侦探,而不是想要搞出什么博物馆),才突然发现,临街通向这所房子地下室的通道的楼梯上,那只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正张着大嘴站在那儿呢!

博物馆隔壁,还有另外一家专门出售与福尔摩斯有关纪念品的商店。有趣的是,一位年近50的店员,身着福尔摩斯的典型服装坐在店里,颇有乱真之感。我退出店门,想把这个商店连同店里的“福尔摩斯”一起收进镜头,无奈这位不知是这位冒牌的福尔摩斯有些害羞,还是因见我不买他的货反要照相而有些不满,见我要拍照时,他赶快用一本杂志挡住了脸。我也就只好作罢。

再转一个街口,人行道上一座福尔摩斯的全身铜像高高地站在那里。按照底座上所说,它建于1999年,看来,福尔摩斯还是活在各国人民心中的。

原来,还曾在一本有关英国的导游书上读到过,在伦敦还有一家福尔摩斯酒吧。于是在离开博物馆之前我特地打听了一下,果然有,但离博物馆还有很远的路,既然与贝克街关系那么远,时间又不早了(一月份的伦敦下午四点半天就差不多黑了),也就先算了吧。

与我原来想像中有所不同的是,贝克街似乎要更宽一些。从福尔摩斯的书房向街上望去,也看不到那些流浪的小孩。

博物馆的说明最后写道,当你准备从那里离开时,你可能禁不住会希望能雇上一辆马拉的漂亮出租车回家。可惜,街上只有川流不息的汽车。毕竟,时代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