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盘点中国历史上失败的御驾亲征

时间:2019-05-22编辑:文二

四、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公元611年(隋大业七年)二月,隋炀帝以高句丽“本为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句丽。

中国历史上失败的御驾亲征有哪些

第二年八月,隋炀帝亲率一百一十万大军,号称二百万,兵分十二路进攻高句丽,仅最后出发的隋炀帝御营就连绵80里,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却在清川江遭到高句丽军队猛攻,隋炀帝派出的30多万陆军,仅返回2700人。

第一次失败后,隋炀帝又于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再次远征高句丽,不料礼部尚书杨玄感趁机谋反,担心两面受敌的杨广被迫撤军,回国镇压杨玄感叛乱。

杨玄感叛乱虽然镇压下去了,但国内已经危机四伏,对此隋炀帝似乎无感,以顾头不顾腚的大无畏精神,又于614年下令征召全国军队,第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

这一次取得的战果,仅是冲破了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随后隋军的供给线就被高句丽切断了。好在高句丽第26任君主婴阳王明白与“天朝”作对最终不会有好结果,主动请降,隋炀帝就坡下驴,接受请降后撤军。

短短三年连续三次远征高句丽,导致隋朝损失惨重,丧生者达数十万,“九军并陷,将帅奔还亡者二千余骑”,人民对隋炀帝的不满达到极致,加上连年征战导致国力断崖式衰竭,民不聊生,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拿朝廷俸禄的将领也相继叛变,朝廷已无力镇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把火烧成燎原之势。

五年后,隋朝灭亡。如果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大大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为后来的唐朝灭掉高句丽做了嫁衣。


五、宋太宗赵光义伐辽

公元979年,平定北汉后,做梦都想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宋太宗赵光义,不顾众臣反对,打算借伐取北汉之势来个趁热打铁,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他率军从太原出发进行北伐,曾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却在围攻燕京时遭遇滑铁卢,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与辽国军队发生遭遇战,宋军久战不利。战事激烈之际,赵光义亲临战场督战。辽军统帅耶律休哥率部猛攻,宋军被团团包围,撤退之际又遭耶律休哥追击,宋军大败,一万多人战死,仓皇南退,溃不成军。

一片混乱之际,赵光义猛然发现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众将都不见了踪影,而那些将领,也找不到自己的部下了。赵光义的近臣一下慌了手脚。让皇上逃命要紧!近臣们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一辆驴车,不由分说把皇上拉上驴车,驾车南逃。

命是保住了,赵光义却于混乱之中中了一箭,两年后箭伤复发去世。高粱河之战,宋军丢掉的兵器、符印、粮草、货币“不可胜计”,全部成了辽军的战利品。

中国历史上失败的御驾亲征有哪些

此次失败,除了遭受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更大的后果是严重挫伤了宋军的自信心,相应地助长了辽军的嚣张气焰,辽军从此开始轻视宋人,之后二十五年,辽国对宋朝的战争从未停过,大大消耗了宋朝的国力;在北方,处于守势的北宋处处被动挨打,而打他们的,除了辽国还有金国。


六、蒙哥汗围攻钓鱼城

公元1243年,四川制置使余玠命冉琎﹑冉璞兄弟俩主持修筑钓鱼城,钓鱼城成为控扼嘉陵江要冲的军事重镇,尤其是王坚担任合州守将后,更是大规模修建城防,陕南、川北人民纷纷迁来后,钓鱼城军民达数十万。

1258年七月,蒙古人的老大蒙哥领兵四万,号称十万,兵分三路进攻四川,不到半年时间便攻占了川西和川北大部分州县,兵锋直达合州钓鱼城。

在别处势如破竹的蒙古人没想到,钓鱼城成了挡在他们前进道路上令人头痛的拦路虎。

第二年二月,蒙哥决定亲自出马,进驻石子山督阵攻城,对一字城和镇西﹑东新﹑奇胜﹑护国等城门以及外城连续发动三个月猛攻,均被击退。

到七月下旬,钓鱼城已被围攻半年,依然巍然屹立,而之前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再也未能续写过去的辉煌,又是损兵又是折将,可谓丢尽了脸面。蒙哥汗更是羞愤交加,决定和钓鱼城拼了。

在他的命令下,士兵们立即行动,很快,一座土台出现在离钓鱼城500米远的脑顶坪,台上插了一根高大的桅杆。一名士兵刚奉命爬上桅杆窥视城中动静,宋军就打来了石炮,雨点般的石炮正中脑顶坪土台,顿时台毁桅断,蒙哥当即被飞石击中,重伤倒地。

当王坚命令士兵将从大天池抓来的30斤鲜鱼高悬于城头给蒙古人看,当他又命人将几百个白面饼抛掷城下,向蒙古人宣告钓鱼城兵精粮足,再守十年二十年也没问题,你们就别做梦了,哪里来回哪里去吧,蒙哥倍感羞辱,伤痛发作而死,蒙军灰溜溜北归。

蒙哥死后,第三次蒙古西征戛然而止,蒙古内部爆发了争夺汗位的多年内战,蒙古帝国也四分五裂,分裂为元朝和四个汗国。

蒙哥死于钓鱼城后,钓鱼城又坚守了三十多年,最终因弹尽粮绝而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