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故宫精品收藏背后都有哪些历史故事?

时间:2018-10-23编辑:浮泊凉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时,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称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故宫的高科技展柜内向世人全卷展示。与《清明上河图》真迹同时展出的还有6件仿本和1件临摹本。仿本中有一件添款为“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他利用张的构图,按照苏州的市井生活绘制了这幅图画,明代以来苏州坊间绘制的所谓《清明上河图》,均模仿此图,因此也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人们只知道《清明上河图》的珍贵,但却很少了解,像这样的故宫书画精品件件背后都隐藏着曲折离奇的故事。

提起故宫书画精品收藏,不单单是明清两代皇帝的事情,要从历史上几位出名的风流天子讲起。

e690383a75543f520705e33867310568.jpg

一位是着名的李后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翰林图画院;另一位就是书画精绝的宋徽宗,通过统一鉴藏印章、统一装裱款式和进行登记着录等方法,建立起完善的书画收藏制度;南宋高宗赵构不但收集,还请了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做“鉴书博士”,为书画鉴定真伪。

前几年,社会质疑故宫花了2000万购买的《出师颂》是假货,其实米友仁当年就已经在作品上写明此为“隋贤书”而非晋人作品,但这仍然不失为一件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只要了解这一点,就不会有故宫花天价买“假货”的误会了。

这些方法,被后面各朝代的皇帝们照搬,皇室书画收藏越来越正规化,从印鉴、装裱、记录、鉴定到防伪防盗,一条龙服务。

6110bd526925eae7e69717e74e7f71f4.jpg

历史上有几位皇帝是书画内行,政治外行,社会动荡不安,甚至有着亡国之恨,等到了清代,那气势可就不一般了。经过康雍乾三代盛世,中国国力非比寻常,这三位皇帝都极有才华,对书画的造诣极为深厚,绝非附庸风雅之辈,再加上他们善于利用文化上的亲和力拉拢汉族知识分子,为清朝统治服务,更是把书画家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画家、大书法家都成为政府高官,对中国古代书画遗产的保护、收集和整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在文化建设上有编写《四库全书》等大手笔,在书画作品上,更是集历代之大成,编撰了《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其中,《秘殿珠林》多收录宗教画和手写经卷,《石渠宝笈》为一般性书画作品,现代人尤其推崇后者。

a0531a48103c16fdcee86e86211a86da.jpg

它不仅包括明代宫廷的内府收藏,还包括清宫陆续收得的多位明代大收藏家的珍品,同时兼重古今,一改以前不收当代画家作品的习惯,将本朝大臣和画院作品一并收录,为后人留下一笔完整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曾命陈宝琛等大臣查点宫中书画,还特地分成上中下三品,明着说是想看看《石渠宝笈》中剩下的宝贝还有多少,其实是想按照这个单子来偷东西,为自己凑出国留学的经费。乾隆毕生积攒的书画精粹,几乎都被他伙同溥杰拿出宫去,这批国宝从此经历了一段极为惨痛的劫难。